首页 百科知识 艾略特小说《四个四重奏》中的现代主义时间观

艾略特小说《四个四重奏》中的现代主义时间观

时间:2024-0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四个四重奏》集中地反映了诗人艾略特与众不同的现代主义时间观。因此,《四个四重奏》的整个结构巧妙地建立在一个寻找意义、探索真理的重要的瞬间之上。显然,艾略特的这种时间观在现代主义作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一篇《伯恩特诺顿》系统地阐述了艾略特的现代主义时间观。艾略特在诗歌开头不仅陈述了他的时间观,而且还提出了一种假设。第三篇《干萨维奇斯》继续反映了艾略特对时间的关注。

艾略特小说《四个四重奏》中的现代主义时间观

《四个四重奏》集中地反映了诗人艾略特与众不同的现代主义时间观。这部长篇哲理诗探索了暂时和永恒之间的关系,并试图通过对过去某一特定时间的经验的反思和评估来揭示永恒的真理。因此,《四个四重奏》的整个结构巧妙地建立在一个寻找意义、探索真理的重要的瞬间之上。艾略特试图向读者揭示这样一个事实:即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经验,变化是绝对的现实,然而在这变化之中恰恰包含着永恒不变的规律。显然,艾略特的这种时间观在现代主义作家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一篇《伯恩特诺顿》系统地阐述了艾略特的现代主义时间观。诗歌一开始便反映了诗人对时间的浓厚兴趣和极大关注。艾略特在诗歌开头不仅陈述了他的时间观,而且还提出了一种假设。一方面,他将三种不同的时间交织一体,展示了所有时间的永远存在这一现实;另一方面,他又指出了这一现实可能导致的后果,即“所有的时间都无法挽回”,因为我们很难区分时间上的差别。在诗人看来,也许发生的事只有在人的思想中才成为可能。然而,当所有的时间都汇聚于现在时,过去的所有经验,无论是我们意识到的还是忘却的,全都涌向同一个终点。接着,诗人采用生动的形象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参观一个废弃的庄园的情景。那情景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超越了时间界限和一般经验的范畴,而且还使我们通过“可能发生的”事对“已经发生的”事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和领会。时间只有将人类引向这种认识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第二篇《东科克》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意义所进行的探索和思考,其焦点从庄园转向了诗人的家族。艾略特试图通过对自己家族几百年兴衰沉浮的发展历史来阐述时间同变化与永恒之间的关系。《东科克》一开始便展示了这一主题:

在我的开始中包含了我的结束,

房屋相继竖起倒下、崩溃、扩建,

拆迁、捣毁、修复,或在原地

出现一片空地、一座工厂,或一条道路。(www.xing528.com)

……

房屋存在和毁灭;总有时间搞建筑

总有时间生活和传宗接代。

艾略特以物质不灭而只会改变形式这一观点来强调历史的反复与循环以及生与死、开始与结束之间的必然联系。本篇结尾,诗人再一次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向读者表达了他的感受:“在我的结束中包含了我的开始,”从而与本篇开头遥相呼应,形成了一个有意义的循环。

第三篇《干萨维奇斯》继续反映了艾略特对时间的关注。然而,时间在此显得异常沉闷,令人沮丧,除了圣人之外,似乎无人能摆脱其消极的影响。与前两篇相比,《干萨维奇斯》对时间和经验的探索范围略显狭窄,而且也更富有争议性。此外,诗歌的调子也比较低沉,缺乏先前的那种把握和满足,其目的似乎只是想避免探索的最终失败而已。《干萨维奇斯》一开始便对代表时间的河与海这两个自然形象展开了讨论:“河在我们的体内,海在我们的周围”。前者代表了生活的微观节奏,因而象征着人类的时间;而后者代表了宇宙的宏观节奏,因而象征着永恒。由于艾略特始终将时间视为一种具有压迫性和破坏性而又令人绝望和无法回避的力量,因此《干萨维奇斯》以对探索与理解时间这一行动的彻底否定而告终:

《四个四重奏》的前三篇全都展示了与时间相对立的永恒的经验,而其最后一篇《小吉丁》则试图通过重新创造和评价经验来揭示有限的时间与无限的永恒之间的和谐关系。诗歌开头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向读者展示了时间与永恒互相交融的景象。随后,诗人带领读者走访了这个17世纪英国乌托邦宗法社会的所在地。在诗人看来,无论何人何时或从何地来到此地,其经验完全相同。诗歌结尾,读者听到了孩子们在苹果树下发出的欢笑声和大海的波涛声。《小吉丁》以玫瑰与火焰、精神与物质、时间与永恒的和谐与统一而告终。这种结尾没有空虚感或临时感,而是充满了肯定与自信。至此,诗人对时间与经验的探索似乎取得了一个圆满的结论,诗人的现代主义时间观也就得到充分的展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