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宇宙的无限性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宇宙的无限性

时间:2024-01-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类居住在地球上,就感到地球已经是十分庞大的了。但地球在太阳系中,只不过是一颗普通的行星。但是,《墨经》和《尸子》两书中都没有十分明确地指出宇宙的无限性。柳宗元还进一步地指出,宇宙是“无中无旁”,它是没有中心的。“天地”即我们观测所及的宇宙空间,在“虚空”——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他认为天地之外还有天地,宇宙空间之外还有宇宙空间。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与宇宙的无限性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人类居住在地球上,就感到地球已经是十分庞大的了。但地球在太阳系中,只不过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太阳系中,除地球和它的八个兄弟之外,还有许多行星的卫星、成千上万颗小行星、众多的彗星、无数的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太阳在银河系中,也只是银河系里二千多亿颗恒星中的普通一员。银河系之外,还有千千万万个和银河系类似的天体系统,我们称它们为“河外星系”。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更大的天体系统,叫做“总星系”。银河系和每个河外星系在总星系里,也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星系而已。现代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已经能够观测到200亿光年以外的遥远天体,但这还没有达到总星系的边缘。总星系之外的宇宙空间必定还有物质存在,只不过我们暂时无法观测到而已。

那么什么是宇宙?提到宇宙的概念,我国古代的人们对整个人类历史是有着杰出贡献的。早在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墨经》上就说:“宇,蒙东西南北”,“宙,合古今旦莫(暮)”。这就是说,宇是指包括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一切空间,宙是指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的一切时间。宇宙就是空间和时间的统一。

还是在战国时代,商鞅的老师尸佼,也有类似的见解,他在《尸子》一书中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今来曰宙。”对宇宙能有如此的认识,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

但是,《墨经》和《尸子》两书中都没有十分明确地指出宇宙的无限性。即没有确切的点出宇宙是指所有的空间和时间,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始无终。

最早的宇宙无限性的论述,还是战国时代,当代的惠施(约前370—316年)是这样说的:“重大无外,谓之大一;重小无内,谓之小一。”这里的“大一”可理解为无限大;“小一”可理解为无限小。这就是早期朴素的宇宙无限观。从中又不难看出,惠施不但把握了无限大的概念,而且把握了它的对立面无限小的概念。(www.xing528.com)

东汉时(公元25~220年)的著名思想家王充,也是宇宙无限论者。他说:“天去人高远,其气茫苍无端末。”意思是说,天离我们又高又远,茫茫苍苍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王充之后的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在《灵宪》一书中写到:“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这说明宇宙无论在空间上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约和张衡同时代的郗萌,他的宣夜说更是明确主张宇宙无限的说法。认为抬头看到的天,是高远没有止境的,太阳、月亮和满天星斗,都是自然地浮在空中……。

唐代(公元618~907年)的柳宗元发展了过去朴素的宇宙无限理论,他对于宇宙无限性作了十分深刻的描绘:“无极之极,漭(mǎng)弥非垠。”意思是说宇宙是无限的,广大得没有边界。柳宗元还进一步地指出,宇宙是“无中无旁”,它是没有中心的。

公元十三世纪宋朝末年的邓牧,他对宇宙无限性的认识到了更高的水平。他写到:“天地大也,其在虚空中不过一粟耳。虚空,木也,天地犹果也。虚空,国也,天地犹人也。一木所生,必非一果;一国所生,必非一人。谓天地之外无复天地,岂通论耶?”

这段话十分生动地论述了宇宙的无限和有限的统一,无限和有限的的相互依存关系。“天地”即我们观测所及的宇宙空间,在“虚空”——无边无际的宇宙中,不过是极小的一部分。无限的宇宙犹如一棵树,我们所能观测的空间,只是一个果实;无限的宇宙犹如一个国家,我们所能观测的空间,只是其中一个居民。说我们观测所及的空间范围以外就没有空间了,这种论点怎么能成立?他认为天地之外还有天地,宇宙空间之外还有宇宙空间。

通过上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清楚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