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时空观念的关系变化:探索人类生存方式

时空观念的关系变化:探索人类生存方式

时间:2024-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人通过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把握形成了独特的时空观念,又运用这些时空观念来对世界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时空中建构各种事物的本质联系,形成抽象的具体。

时空观念的关系变化:探索人类生存方式

1.关系变化:时空观念的建构

早期的人类通过外界事物的关系变化来感知时间与空间。

最初的时间观念大概是起源于白天与黑夜的划分,在这种黑白交替中,他们安排自己的活动。那么他们是如何来划分白天与黑夜呢?在他们的头脑中并没有先天的标准,他们必须要参照外界的事物,天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太阳与月亮就成了他们的首选。他们通过太阳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来把握时间,比如“时”的古体字表示太阳越来越高的意思,这就是以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来表示时间,而太阳的位置变化是以地上的物体作参照的。人们还通过事物关系的变化来对时间加以限定,《说文解字》就把昼解释为:“日之出入,与夜为界。”这就把太阳出来到太阳落山作为一天的时间,而日也慢慢变成了计时的单位。日复一日,太阳每天出来都是一个样子,那么如何区别昨天与今天呢?这对于还没有产生明确数字概念的先民而言是相当困难的。相对于太阳而言,月亮的阴晴圆缺是容易确定的,人们根据月亮的变化来确定一段时间之内的不同天数。日积月累,人们也学会了以实践生活为内容来标志更长的时间,如云南傈族习俗将一年划分为10个月,依次为花开月(三月)、鸟叫月(四月)、烧山月(五月)、饥饿月(六月)、采集月(七、八月)、收获月(九、十月)、煮酒月(十一月)、狩猎月(十二月)、过年月(一月)、盖房月(二月)。[66]这样,人们根据太阳的出没来计日,月亮的圆缺来讲月,春种秋收来计年,慢慢形成有规律的时间观念,产生了历法,从更为抽象的层面上把握了时间。(www.xing528.com)

与时间观念的产生一样,空间观念也产生于人们对事物关系的把握。在空间观念产生之前,“古者民童蒙不知东西”[67]。后来人们才在对各种事物的位置分辨的基础上形成了空间的观念。空间观念的产生,应该是从微观到宏观的,最先产生的是与日常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前后左右,进而才是东西南北。甲骨文中“左右”两个字分别是人的两个手臂的象形,直到现在新生的婴儿也是从分辨左右手来开始建立其空间观念的。左与右是相对而言的,其关系并不是很固定,要确定更大范围内的方向,需要更宏观的空间概念。人们把太阳升起的一方固定下来叫做“东”方,意思是“日在木中”[68],也是通过太阳与大地上的山川树木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的。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从生动的直观开始,进而上升到抽象的思维。中国古人通过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之间关系的把握形成了独特的时空观念,又运用这些时空观念来对世界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时空中建构各种事物的本质联系,形成抽象的具体。孔子在岸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69]他用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比喻,触摸到了时间一维的无穷,从川流不息的河水,抽象出时间的绵延。在飞逝的光阴中叹观社会历史的沧桑迁移,而在时间流变中思考自然、人类的各种关系的变化则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固有视角。几千年来,人们总是把事物置于历史的长河中,在与其他事物的关系中确定其存在,建构出整个关系的谱系,并在这种历史的关系中赋予意义与价值。与时间不太一样的是,空间直接表征着事物之间的关系。从商代宗庙、宫室的遗址来看,当时的建筑都是方隅整齐、排列有序、距离有定,并且东西对称,南北呼应。这些建筑物的空间位置,蕴含着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对生命的自觉体验,在空间的安排中突显生存与发展的诉求。在时间与空间中不断生成着的人的关系,是作为主体人的自为性、超越性的体现和结果。人的活动结果作为既定的条件又构成进一步活动的前提,为其提供可能性,历史的关系被引入当下的活动,并指引着未来,在时间之维中拓展空间的生存。“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对自然以及个人之间历史地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70]马克思所说的环境,不仅仅是外在的自然物质环境,更重要的是人的社会关系。这里的辩证法是,人之所以成为人是由于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而人的社会性却又来源于人本身。人在事物关系的变化中建构了时空观念,又在时空中发展人的关系,这些关系进而影响着人的进一步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