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解流言蜚语:用智慧与信任拒绝谣言循环

化解流言蜚语:用智慧与信任拒绝谣言循环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说古人早有“谣言止于智者”的忠告,但智者毕竟很少,谣言总是会被传来传去。恐怕人人都能如此,才有望截堵流言。也唯有组织中的全体成员互相信任与合作,人人做“智者”,才能化解这种恶性循环。面对流言蜚语,首先不宜暴怒,而应开心才是。化解流言蜚语,说难也难,可说易又很容易。

化解流言蜚语:用智慧与信任拒绝谣言循环

10. 巧妙应对流言蜚语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流言,学会灵活机动地处理好它们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一课。

最近某市对“上班族”进行了一次抽机调查,竟然获得了一些使人啼笑皆非,又颇值得我们深思的结果。其中当被问到:“什么是吸引你每天上班的理由”时,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不上班,就听不到许多小道消息、谣言、流言、传言和馋言”之后打了勾。

的确,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始终有许多人喜欢传播一些可疑的谣言。在一个复杂而忙碌的工作组织中,流言蛮语,小道消息是少不了的。

“说闲话的人”,通俗地讲,是指一种“到处闲扯,传播一些无聊的、特别是涉及他人隐私和谎言的人”。换句话说,就是背后对他人品头论足的人。虽说古人早有“谣言止于智者”的忠告,但智者毕竟很少,谣言总是会被传来传去。每个人忙忙碌碌地在一个组织里工作,固然是为了公事,然而一起工作总要说话,说话也不可能光说正事,难免会讲些题外话。其中有些闲谈不仅很有趣,而且人们在背后谈的也是有关同事的好处。然而有些却纯粹是伤害他人的闲话,无论有意还是无意,这种闲话都是不可宽恕的,故意的是卑鄙,无意的是草率、何况有时“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经过许多人丰富的想象,也许在一番穿凿附会、改头换面之后,谣言就产生了,再加上“说闲话者”捕风捉影,添油加醋 之后,更使谣言的传播速度加快,远远超过做事的速度。

传播伤害他人的流言,有时是出于嫉妒、恶意,有时是为了借揭示别人不知道的秘密来抬高自己的身份,这些都是极令人厌恶的事情。我们只是一旦发现自己想要说些不利于他人的话时,就应该立刻闭嘴了。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恐怕人人都能如此,才有望截堵流言。

“名誉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没有了名誉,以后就无法正正当当地待人处事。被流言蜚语影响,乃至毁掉了名誉的人自然悲愤、痛苦,而那些以害人损失好名声为乐,经常传播流言蜚语的人,在他毁人名誉的同时,也毁了自己的名誉,却还不自知。领导和同事也许还会听他津津乐道地说别人的短长,可是也许内心深处早已充满了轻视和鄙夷,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人轻易相信他说的话了,哪怕那是真话,这又何尝不是自毁前程、得不偿失?这些仁兄们最喜好的是玩“阴”的,他们从不拿工作或业绩表现来正面交锋,也没什么真枪实弹、真材实料,而是运用各种谩骂、造谣使对方为流言所伤,这正是“暗箭伤人”的最好写照。(www.xing528.com)

有人用这样几句话来描述组织中流言的性质“言者捕风捉影,信口开河;传者人云亦云,添油加醋;闻者半信半疑,真伪难辨;被害者莫名其妙,有口难辩。”也唯有组织中的全体成员互相信任与合作,人人做“智者”,才能化解这种恶性循环。

当然,并非所有的谣言都是罪大恶极,“马路消息”和“小道新闻”也是组织中同事沟通的一种形式。此种传言仿佛是组织内的民意调查,领导者多少能获得一些信息。

另外,传言有时也是一种预防性的警告,当一个人被各种传言缠身时,定会有所警觉,从而调整自己做人做事的风格,以减少别人对他的议论。但无论如何,任何人听到关于自己的流言,心中都会极为愤慨,有些人甚至会径直去找“好事者”大吵一架而后快。可这样处理的结果却通常是两败俱伤,沸沸扬扬。

面对流言蜚语,首先不宜暴怒,而应开心才是。要知道,已知的谣言总比那些未知的谣言好对付,这至少证明你还很有重量,被“抬举”成议论的中心还能颇有嚼头。

化解流言蜚语,说难也难,可说易又很容易。做人若行得正,又何俱影子歪?只要操守无可争议,没有伦理上的失足、腐败、颓废,没有私生活的出轨,被造谣的机会必然会大大减少。

现代社会中的现代组织,人与事越来越变得错综复杂,微妙神秘,要想完全脱身,置身于一切流言之外是不可能的,几乎很少有人能一生都不曾被人造谣中伤过,但我们必须相信:别人的嘴巴是长在别人的脸上,不可能管得了;但自己的耳朵却是长在我们自己身上,完全有可能让它去少听少传;更重要的是,手脚是在自己身上的,自己勤快些做事,以行动成果来对抗流言蜚语是最有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