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办公场所,谨慎谈论私人话题

在办公场所,谨慎谈论私人话题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办公场所,一定要看清对象再谈论私人话题,切勿以为和同事推心置腹是“友好相处”的表现。

在办公场所,谨慎谈论私人话题

12.办公场所,勿谈论隐私话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在办公场所谈论自己的隐私,也许会给人一种感情亲密交流的假象,孰不知在谈论隐私的背后却埋藏着一颗随时都会被引爆的炸药,作为办公室的一员,在办公场所要慎谈别人和自己的隐私,若不然,总有一天,你会被隐私这颗隐藏的炸弹给炸死。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私生活,它属于个人隐私。如果你把个人隐私暴露于大庭广众之下,一旦被领导知道了,对你没有丝毫益处。

和男友同居的琳怀孕了,她需要请假去医院把孩子做掉。本来,她完全可以编个理由的,可是她偏偏不那样做。琳觉得领导就是个已经做了妈妈的女性,肯定会理解自己的,再说现在未婚同居的大有人在,流产也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可非常不凑巧的是,琳通过MSN向领导请假的信息点击失误,发到了部门的公共群上。很快,大家便对琳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但是琳想,既然大家都知道了,就索性不藏着掖着了。于是她就跟同事们说自己是因为安全套不慎脱落意外中招。如此难以启齿的床笫之事竟由当事人之口说出,自然会如长了翅膀一般,在办公室同仁的挤眉弄眼、唾沫横飞中迅速传播开来。领导知道后对此也表示非常无奈,并告诫琳以后尽量避谈此类事情。可怜的琳,不仅被人洞悉隐私,还要被人嘲笑“缺心眼”、“没脑子”。

在我们国家,很多人并没有养成保护自己隐私的习惯,诸如“男不问收入,女不问年龄”等职场隐私保护的基本准则,也经常在同事寒暄中被打破。虽说像琳这么“大方”的并不多,但仍有很多职场人士对自己的隐私并不避讳。

随着网络办公的普及,个人隐私很容易被泄露出去,有的甚至会给当事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恶劣影响。如果一个人的隐私被其他人知道了,无论对方有没有不良企图,事主心里也肯定会不舒服的,因为无论是谁都不喜欢有被别人窥视的感觉

为人处事上,小王一直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每当他在办公室里听到别人的隐私时,都是尽可能让其左耳进右耳出,或让其烂在肚子里。实在憋不住时,他也只是去告诉不相干的朋友,而决不会让它再到办公室里“回炉”。

职场竞争激烈,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万万不可无。有些人喜欢靠出卖和歪曲别人的隐私往上爬,对于这种人,小王一直都是尽量和他们划清界线的。(www.xing528.com)

直到有一天,坐在隔壁走廊的同事通过MSN对他说,她也很讨厌新来的老板。员工对老板有意见这是常有的事,可她为什么要在话里加一个“也”字呢?自己从来没对别人说过我对新老板不爽啊!然而,怪事很快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一小王的恋爱经历、大学生活、进公司的面试经过……都莫名其妙地被人知道了。虽然都是挺熟的同事,可这些他并没有告诉过他们呀。

终于,在看某位同事新建的博客时,小王明白自己在“阅读”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别人“窥视”着。他写博客有一段时间了,因为把它当成自我宣泄的一种途径,所以他情绪表达还算比较直白。平时,他也会与好朋友之间互相“串门”,了解他们的近况,留留言,权当感情交流。可是他忘了,他的博客除了朋友外,同事们也是可以来“拜访”的。任何关于办公室里的只言片语,都有可能被嗅觉灵敏的人发觉,一旦被传播出去,自己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无奈,小王只好改变了自己的博客风格,从而使得那里不再是他诉说心事的地方,而变成了另一个网络办公室。他又恢复了将日记写在日记本上的习惯,因为日记本才是最隐秘的地方。

在日常工作中,不要热衷于自己和他人的话题,更不能四处传播别人的隐私。使用互联网手机等现代化通讯工具时,更要注意个人信息的安全性,不要在手机、工作电脑、公共空间上存储个人隐私信息。

办公室,顾名思义是办公的场所。因此,我们在办公室的时间基本上应该是办公时间。没有哪个领导愿意看到自己的下属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交流感情”上的。如果想和同事聊聊工作之外的事,不妨先把公事办好,然后利用办公室之外的空余时间来谈,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同事之间的感情,也能消除因工作而带来的疲惫惑。

在办公场所,一定要看清对象再谈论私人话题,切勿以为和同事推心置腹是“友好相处”的表现。因为说不定你对人家“掏心窝子”,人家却出卖了你。在职场中有很多人,看起来似乎对别人的隐私丝毫不感兴趣,实际上却时刻用在意的目光关注着。面对这种人,你根本无法得知其是善意还是恶意的。也许因为工作的压力会逼得你想要找个人倾诉一下,那么你还是找一个真正的知心朋友吧。切记,同事可不是心理医生,有些事情要锁在自己的心房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