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菇袋栽的水分补给策略

平菇袋栽的水分补给策略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菇袋栽补水平菇袋栽时,培养料含水量一般调为65%左右为宜,此种标准含水量可满足菌丝体正常生长发育。但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已被子实体生长时大量消耗,加上是塑料袋袋栽,平时的水分管理根本无法补充到料内去,如不及时向料内补充水分,菇的养分积累和原基分化将严重受阻,长出的菇体菌盖小而薄,菌柄细而长,枯燥无光泽,产量与质量大幅下降。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均可在出菇期向料内补水两次左右。

平菇袋栽的水分补给策略

平菇袋栽补水

平菇袋栽时,培养料含水量一般调为65%左右为宜,此种标准含水量可满足菌丝体正常生长发育。但进入出菇期后,因菌丝生长阶段已消耗掉一定水分,同时空气蒸发也消耗掉部分水分,使得出菇时料内水分已降低不少,只可勉强供给头潮菇生长之所需。但头潮菇采收后,培养料内的水分已被子实体生长时大量消耗,加上是塑料袋袋栽,平时的水分管理根本无法补充到料内去,如不及时向料内补充水分,菇的养分积累和原基分化将严重受阻,长出的菇体菌盖小而薄,菌柄细而长,枯燥无光泽,产量与质量大幅下降。

实践证明,平菇产量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关键因素在于水。如果出菇期培养料的基质含水量能够达到65%~70%,长出的菇体不仅盖大而厚,柄短而粗,而且菇体丰满,色泽亮丽,鲜嫩可口,产量与质量也将大幅度上升。

为何基质含水量多与少存在如此差异呢?这是因为:干燥培养料内养分不易分解,料内那点仅存水分只够菌丝体维持生命,根本无法提供给子实体生长发育,只有使料内有了充足水分之后,各种有益微生物才能进行旺盛的代谢作用,原料中的高分子化合物才能得到有效的分解转化,菌丝体才能源源不断地从料内吸收和积累养分,输送给子实体生长发育,长出优质的菇体。(www.xing528.com)

袋内补水,是提高平菇产量和质量的一种技术措施,如果应用得当,效益相当显著。在实际生产中,哪些袋宜补水,哪些袋又不宜补水呢?一是看菌丝的长势,凡料内菌丝生长旺盛、浓密、洁白的菌袋;二是看培养料含水量,培养料含水量已显著下降(低于50%)的菌袋;三是看自然温度,自然温度稳定在8℃以上。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均可在出菇期向料内补水两次左右。第一次补水时间为头潮菇采摘完毕,第二次为三潮菇结束时。如果料内菌丝生长稀疏、长势细弱、菌丝发黄、生活力下降或料内水分适中或自然温度降至5℃以下或料内已发生病虫害等,均不宜补水。

袋内补水具体方法是:袋栽平菇头潮菇采收结束后,用一支或多支专用补水器,利用普通喷雾器接头、开关等零部件与一根塑料管或橡胶管连接上,另一端则接在自来水龙头上(没有自来水资源的可用微型水泵抽水代替),需要补水时,先打开自来水龙头开关,将补水器插入料内,再打开水管上的备用开关,水在有压力的状况下就会顺利补进料内。一袋补足后,关闭手头开关,再补另一袋。水分的补充标准是使菌筒的质量达到装袋时的重量或者略高一点。一般装1000g干料的菌筒,补水后的质量应达到2500g左右。经补水后,可连续出2~3潮优质平菇,总产量可比常规出菇法提高50%左右,效益相当可观。如果前期未能补水,采收3~4潮菇后只要料内菌丝生长旺盛,自然气温在10℃以上,仍然可以补一次水,但补水量应降低20%~30%,后期仍可出1~2潮好菇。该补水法在高温季节切不可用,易导致整体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