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兰州战役遗址:敌军战壕与碉堡、宽4至5米的战壕深度解析

兰州战役遗址:敌军战壕与碉堡、宽4至5米的战壕深度解析

时间:2023-05-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兰州战役遗址兰州战役遗址位于城关区伏龙坪街道营盘岭山顶,距兰州市12公里。营盘岭兰州战役遗址现存敌军战壕及3个碉堡;山顶有一条宽4至5米、长约20多米的战壕,当年是暗道,上面有伪装,敌兵在里面活动。兰州战役遗址1949年8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向盘踞在营盘岭的敌军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于22日逼近敌军前沿阵地。

兰州战役遗址:敌军战壕与碉堡、宽4至5米的战壕深度解析

兰州战役遗址

兰州战役遗址位于城关区伏龙坪街道营盘岭山顶,距兰州市12公里。营盘岭兰州战役遗址现存敌军战壕及3个碉堡;山顶有一条宽4至5米、长约20多米的战壕,当年是暗道,上面有伪装,敌兵在里面活动。战壕的旁边,是一座完整的钢筋混凝土碉堡,坐落于一道凹陷的土坑里,看上去很隐蔽。碉堡有两个方形的射孔正对前方的沟壑。从后面的斜坡进入碉堡,分前后两室,前室是射手射击的地方,后室是敌兵休息的地方,墙壁上有一个放煤油灯的长方形小洞。整个碉堡里面比较狭小,仅能容下四五个人。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就在营盘岭修筑了所谓的“国防工事” 。兰州战役前,敌军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几个月的“苦心经营” ,筑起了3座钢筋水泥碉堡,并加设了8道防线,因此被称为兰州“锁钥” 。

1949年兰州解放前夕,营盘岭与沈家岭、狗娃山同是敌军在兰州防御体系中的主要阵地。国民党在三大战役失败后将军事战略重点放在西北,备战皋兰山,首先用一年多的时间修筑了一条从伏龙坪至营盘岭的备战公路,然后用几个月时间在筑起的3座钢筋水泥碉堡周围修筑了地雷群、明暗交通壕、堑壕、铁丝网、悬崖、碉堡等8道军事防御设施,当时的营盘岭可谓“固若金汤” ,易守难攻。(www.xing528.com)

兰州战役遗址

1949年8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向盘踞在营盘岭的敌军发起攻击,经过激烈战斗于22日逼近敌军前沿阵地。但由于我军在战略上的轻敌和未摸清敌军部署和防御工事,导致第一次进攻失败。彭德怀司令员立即于24日在直门沟召开团以上干部大会,总结经验教训,并要求主攻部队在总攻打响后加强火力攻击。随后,我军于25日发起全面攻击,并以猛烈炮火轰击营盘岭阵地。在我军强大攻势下,敌军为保住营盘岭阵地,不断整团整营地投入增援兵力,并给每个冲上前线的士兵发3个现大洋作为犒赏,满山遍野的敌军士兵光着膀子,穿着短裤,肩背火枪,手提马刀,在指挥官监督下狂叫着反复反扑。在激战中,3营7连指导员曹德荣英勇顽强,他带领全连猛攻到三营子下庄,炸塌了横亘在部队前的悬崖,为总攻的大部队出一条血路,而曹德荣的身体也多处受伤,最后倒在阵地上,为兰州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有兰州“锁钥”之称的营盘岭终于被我军攻破,胜利的旗帜终于插上了营盘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