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常规心电图操作及导联标准

常规心电图操作及导联标准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它们也可任意记录各胸前导联心电图,关键取决于其电极安放的相应部位。依次记录Ⅰ、Ⅱ、Ⅲ,aVR、aVL、aVF及V1~V6导联心电图,婴幼儿可做9个导联。如见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图形,应及时加做右胸导联及V7~V9导联。

常规心电图操作及导联标准

四、常规心电图操作标准

合乎标准的心电图是进行正确诊断的重要保证。具体要求为:心电图基线稳定,波形清晰,不应当有干扰、伪差、基线漂移等。

(一)环境的要求

(1)室内保持温暖,以免因寒冷而引起肌电干扰。

(2)检察床的宽度不宜过窄,以免机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

(3)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地线

(4)心电图机旁不要摆放其他电器用具。

(二)受检者准备

(1)检查前按申请单核对姓名。

(2)受检者休息片刻,取平卧位进行检查,除急症外一般应避免于饱餐后或吸烟后检查。

(3)简要向受检者说明心电图检査对人体无害也无痛苦,嘱其四肢平放,肌肉松弛,记录过程中不能移动四肢及躯体,必要时需屏气记录胸导联心电图。

(三)皮肤处理(www.xing528.com)

于受检者两手腕曲侧腕关节上方约3cm处及两内踝上部约7cm处,涂抹导电胶或盐水,也可用酒精仔细拭净电极板下皮肤上油脂,以消除皮肤阻力,减少发生伪差。

(四)电极安置

分别将导联电极按规定连接肢体与胸部。其中肢体导联线较长,末端接电极板处有颜色标记:红色电极接右上肢;黄色电极接左上肢;绿色电极接左下肢;黑色电极接右下肢(地线)。安置电极时不可为了图方便,将接左、右下肢的电极都放在一侧下肢,因为目前的心电图机都装有“右下肢反驱动”电路,它能有效地抑制交流电干扰,上述做法等于取消了此项功能,从而降低了抗交流电干扰的性能。此时操作者虽然可以用“交流电滤波”来减轻干扰,却同时使心电图波形失真。这样即可记录出6个肢体导联的心电图。胸导联线相对较短,导线末端接电极处的颜色排列依次为红、黄、绿、褐、黑、紫,通常分别代表V1~V6导联。但它们也可任意记录各胸前导联心电图,关键取决于其电极安放的相应部位。要特别注意防止左、右上肢接错。

(五)描记心电图

(1)接通电源及地线(当使用蓄电池或充电电源时,可不用地线),如有外部交流电干扰,可按下抗交流电干扰键(HUM)。但尽量不要使用该键,更不要同时使用去肌颤滤波(EMG),否则会使心电图波幅下降,导致心电图波形失真。

(2)一般选择走纸速度25mm/s,定准电压1mV=10mm(即输入1mV电压时,描笔偏转10mm幅度)。记录笔应调节在记录纸的中心线上。在记录过程中,如发现某些导联心电图电压太高超出图纸范围,可选择定准电压1mV=5mm。

(3)导联切换。依次记录Ⅰ、Ⅱ、Ⅲ,aVR、aVL、aVF及V1~V6导联心电图,婴幼儿可做9个导联(肢体导联6个,胸导联V1、V3、V5)。除心律不齐适当加长V1或Ⅱ导联外,一般各导联记录3~5个心室波即可。如见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图形,应及时加做右胸导联(V3R~V5R)及V7~V9导联。

(4)记录心电图结束后,要立即在心电图纸的前部注明受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记录时间、病区及床号等,同时标记各导联(如电压减半时需注明)。

(六)减少或消除伪差

凡不是由于心脏电激动而发生的心电图改变,都称为伪差。常见的原因有:①周围环境有交流电用电设备或仪器;②肌肉震颤;③患者在描记心电图时,移动身体或呼吸不平稳;④导联线连接错误、松脱或断离;⑤电极板生锈、不清洁或皮肤准备不当,导致电机板与皮肤接触不良;⑥地线接触不良;⑦心电图仪器陈旧老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