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我二元:生命的永恒转移

自我二元:生命的永恒转移

时间:2023-05-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我二元,亦生亦死古埃及人看到死,但更肯定了生命,在他们的眼中,生命是永恒的,死亡是暂时的,只是一种转变或转移,“死亡这个词在金字塔经文中从未出现过,除非是用在否定的意义上或用在一个敌人身上,我们一遍一遍地听到的是这种不屈不挠的信念:‘死人活着’。”在古埃及人看来,死者的人格便是由“巴”和尸体所构成。埃及人在自我二元的理论中倾注的正是这种感情。

自我二元:生命的永恒转移

自我二元,亦生亦死

埃及人看到死,但更肯定了生命,在他们的眼中,生命是永恒的,死亡是暂时的,只是一种转变或转移,“死亡这个词在金字塔经文中从未出现过,除非是用在否定的意义上或用在一个敌人身上,我们一遍一遍地听到的是这种不屈不挠的信念:‘死人活着’。”[1]同理解自然现象一样,他们对变化有一种特定的理解。他们认为,变化只不过是宇宙不变秩序的一部分,对人而言也是这样,生存是永恒的,死亡只是永恒之中的变化。这一观念的形成与他们对人格构成的理解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把人本身看成二元构成体,这种二元成分之间形成一种繁复的转换体系。

在古埃及人的认识中,“卡”(Ka)是一个比较古老的概念。我们把它翻译成“灵”(Spirit)或“偶体”(Double)。古埃及人认为,人格是由身体与“卡”简单构成的,人一出生,“卡”便已存在,而且一直到人死后仍继续存在。“卡”并非人所独有,任何物体,包括人所制造的器物也皆有“卡”,但人们并不能看到它。他们认为,在人睡觉或主体处于昏迷状态时,“卡”能离开人的身体,然后,它游荡着观察和拜访他人他地。当一个人做梦梦见已故的老朋友时,他相信,他的灵与朋友之灵相遇,因而梦境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平时,“卡”存在于人体之中,靠身体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的“卡”来供养。人死后,只要尸体还在,也还需要供养,这些东西须在墓中提供给它。因而,‘卡’是保持了实物性最大的因素,也可以说是人身上最守旧的因素。护卫灵要吃要喝要穿,饮食面包、啤酒、烤鹅三品。”[2]假如“卡”受到冷落,以致忍饥挨饿,它能离开坟墓,作祟于冒犯者的周围。为了不使“卡”流浪,人们往往在路边提供“灵室”(Soul House)。更经常的是,人们在墓中放置一木制或石制的雕像供其使用,以便为那些未经化身的灵找到物质依附体。

埃及人所谓的“巴”令我们迷惑,它与“卡”相似但又不同,我们译之为“魂”(Soul),其真正的含义为“生气”、“化身”。与“卡”一样,它也需要营养品,与尸体也有着依附关系,他长着人手人形,但却是鸟的形状,一直盘旋在木乃伊的上面。但它又与“卡”不同。在人生前,巴并不存在,只是人死后它才出现,“它不是生者的一部分,但却是死者的全部。”[3]也就是说,人死后,可以化身为“巴”,继续存活。在古埃及人看来,死者的人格便是由“巴”和尸体所构成。

“亚库”(Akhu)在埃及人的信仰中是另外一种概念,可译为“变形了的精神”(Transfigured Spirit)。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可化身为“亚库”,也就是不依赖于任何物质或肉体的纯粹精神,它可进入无变化的存在,或加入到群星之中。这样,古埃及人为看不见摸不着的思想和意识也找到了偶体。(www.xing528.com)

严格分析起来,我们很难看它们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或区别,但我们显然能够把握住它们的内核。无论“卡”、“巴”、“亚库”都无非是一种不同于肉体的精神,是肉体、灵魂二元论的一种复杂化的表现。追溯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这种复杂的人格信仰残留着更加原始的万物有灵论的信仰,即任何东西,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器具皆具灵魂,因而他们相信,万物有“卡”,人死后便分离出“巴”,即使精神、意志和意愿等也皆有其“卡”,即“亚库”。我们只要注意一下埃及人对名字的崇拜便能理解这一点。埃及人称名字为“伦”(Ran),他们认为名字之中有着魔力,名字本身也有着一种精神上的幽灵,名与灵同义,因而,叫着一个人的名字便能施害于其人。为了防止他人暗害,每人皆须有两个名字,一为常用的小名或好名,一为秘不宣人、不太使用的“真名或大名”[4]。在这种信仰中反映出来的原始万物有灵论以及对原始巫术的信仰是相当明显的。另外,埃及人之所以有这么复杂的灵魂概念,大概是某种历史积淀的结果,是各种不同信仰,各时期不同信仰互相交织的结果。

就“卡”或“巴”等的特征和含义而言,一方面,“卡”或“巴”能脱离肉体而存在,睡梦中,“卡”可离人而去,人死后,“卡”仍继续存在;“巴”也能成为人身鸟形,盘旋在尸体周围。这反映出埃及人的一种思想,即,人死后能继续存在,但并非生者自己存在,而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亚库”的出现更证明了这种看法。但埃及人并未满足于人在来世继续存在的信仰,他们更执着于复活。因而,在他们眼里,“卡”或“巴”又不能脱离物质肉体,“卡”的生存依赖于尸体的保存完整,一旦尸体化作朽土,“卡”便不再存在;“巴”则盘旋在尸体周围,睁着眼睛,极力寻找重新进入木乃伊的机会。更有意思的是,无论“卡”还是“巴”,都不能离开食物、饮料等营养品,否则,它们也会饥馑而亡。也就是说,“卡”或“巴”最终都不能脱离肉体,也离不开生者的供奉品,因而也就与生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只要生者一直不间断地为死者供奉物品,只要妥善保存“卡”或“巴”的住所——人体,那么,一旦“卡”或“巴”重新进入人体,那么,人便能真正复活。埃及人在自我二元的理论中倾注的正是这种感情。

古埃及人的自我二元理论告诉我们,复活与再生不能靠别人或神癨,而是靠人格的自我完善,人本身便存在着再生的基因和转换体系,只要你珍惜自身,不但照顾好肉体,也照顾好与肉体同在的灵,那人人都有复活的可能,这与把再生的希望寄托于神之救赎的宗教相比,多了一份人的自我努力意识。少了一份无奈与无助。这实际上说,世上本无救世主,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拯救自己的是自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