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合肥市1998-2012年相关数据来源与处理

合肥市1998-2012年相关数据来源与处理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数据来源按照前表4-1的指标体系要求,收集合肥市1998—2012年共计15年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包括各年度的合肥市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此外,部分数据来自有关年度的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等。表4-2合肥市非空间脆弱性等级划分标准

合肥市1998-2012年相关数据来源与处理

1)数据来源

按照前表4-1的指标体系要求,收集合肥市1998—2012年共计15年的相关数据。数据主要来源包括各年度的合肥市统计年鉴、安徽省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此外,部分数据来自有关年度的合肥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合肥市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等。

2)数据处理

(1)数据标准化

为了消除指标的量纲差异以及使指标数据保持逻辑一致性,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正向指标,采用前式(3-1)进行处理;对于负向指标,采用前式(3-2)进行处理。

(2)指标权重计算

在各级指标的权重计算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法等主客观赋权方法,根据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特点逐层计算。(www.xing528.com)

第一,计算每个准则层所包含指标的权重。这些具体指标都反映了城市系统某个方面的特征,通常难以判断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因此采用客观赋权法的熵权法来计算权重。

第二,计算每个约束层所包含的准则层指标的权重。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和环境脆弱性分别包含四个、三个和三个准则层指标,先利用AHP计算权重;然后根据指标层的具体指标值及其权重来计算每个准则指标值,进而计算每个准则指标的熵权;最后利用熵权对运用AHP得到的权重进行修正,从而得到融主客观因素于一体的准则指标的权重计算结果。

第三,采用AHP计算三个约束层指标的权重。如前所述,城市脆弱性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人—地”复合系统的矛盾运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断的“人”进“地”退而导致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高度对立与冲突,由此导致城市脆弱性不断放大。尽管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在整个城市系统的脆弱性测度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应看到,导致城市脆弱性不断放大的根本原因还是城市环境的不断恶化。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指标所代表的成果都是建立在消耗自然资本和排放污染物的基础之上,建立在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的基础之上。同时,减小城市脆弱性所面对的最大、最艰巨、最耗时的任务也是环境的改善,需要长期努力坚持采取各种措施。因此,在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和环境脆弱性三个约束层指标中,其对于整个城市非空间脆弱性测度的贡献和重要性是不同的,至少可以确定的是环境脆弱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应被赋予更重要的等级。

(3)指标综合

在得到原始指标的标准化数据和指标的权重后,采用线性加权和法逐层计算准则层的10个指数和约束层的3个指数,进而根据约束层的3个指数,应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得到合肥市非空间脆弱性指数(NSVI)。在得到非空间脆弱性指数后,可以根据指数值对非空间脆弱性进行大小等级划分。考虑到目前关于城市综合脆弱性测度研究的成果较少,在脆弱性等级划分上可供参考和借鉴的标准也较少,因此,本书基于NSVI值位于0到1之间的特点,采用等距离划分法,根据NSVI值的大小把合肥市非空间脆弱性划分为五级,依次为低脆弱性、较低脆弱性、中脆弱性、较高脆弱性和高脆弱性,详见表4-2所示。

表4-2 合肥市非空间脆弱性等级划分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