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纪念历史盐业文化:从盐民信仰到消失的黄甲村

纪念历史盐业文化:从盐民信仰到消失的黄甲村

时间:2023-05-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地图上看,道光年间黄甲厂所覆盖之地基本囊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港口的产盐片区,历史上的黄甲村极有可能是一个辐射范围较大的行政区;从村民口述及芳名榜展现出来的玄天上帝庙至今的辐射力度来看,玄天上帝庙能够建在黄甲村,也应与该地较强的行政职能有关。不可否认的是,产盐村落伴随着盐业走向或兴或衰,消失的黄甲村,亦是淹没在这股洪流之中。

纪念历史盐业文化:从盐民信仰到消失的黄甲村

沿海村落民间信仰的空间——庙宇,在一定程度上促成村落之间集体组织的形成与合作,村民对庙宇的管理和修葺,反映出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时代发展的特征。大塘头村内,人们供奉着福德爷爷和谭公爷两位神灵,也普遍见之于其他的村落,可以视之为村民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信仰。

图6-48 黄甲玄帝公古庙

(2018年11月22日 骆妍 摄)

图6-49 黄甲玄帝公古庙修葺芳名榜(www.xing528.com)

(2018年11月22日 骆妍 摄)

该村辐射范围较大的庙宇是位于大塘头村已荒废的盐农田交界处的玄天上帝庙。这是一座供奉着玄天上帝的规模较大的庙宇,村民称之为“黄甲玄帝公古庙”。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为北方之神,根据阴阳五行中北方属水一说,可知北方之神即为水神。在主事盐业的村落社会,玄天上帝深受人们的供养与信奉。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侨回乡寻根认祖成为热潮,最突出表现为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参与家乡的村庙、宗祠文化建设。由于有了这些人的资助,“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掉的庙宇等得到恢复与修缮,玄天上帝庙便是其中典型的一座。通过庙旁的修葺芳名榜,可知玄天上帝庙分别在1983年和2006年得到了修葺,两次修葺款多为大塘头村村民捐助。1983年所记录的港澳捐助者当中,有人捐出了3500元之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塘头村许多村民选择偷渡香港的原因。

来自大塘头村的庄爷爷是这座庙宇的“守庙人”,日夜打理着古庙的卫生和琐碎事务。他向我们介绍:“这座庙很早就在了,以前是很小的一座庙,现在是大塘头村、大园村、下新村共同管理的。”[186]问及庙宇具体的起建年代,庄爷爷以及村内的其他村民都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我们由此得知关于玄天上帝庙的一个未得到历史证实的说法:本村的玄天上帝灵位早于平海所城内北门供奉的玄天上帝。村内的郑爷爷告诉我们:“我们村的玄天上帝公庙很早就有了,平海所城里有人信,就过来拜,后来他嫌路远,就请了三炷香回去,在北门城楼上尊了一个玄天上帝公。”[187]另有村民说:“平海所城里人要从本村的玄天上帝公庙请出玄天上帝的神像到城内看戏,但每次做完戏都会下暴雨,很难把神像搬回大塘头。所以平海所城里人就在北门城楼上尊了一个玄天上帝公。”[188]无论是哪种说法,都表明在许多村民的印象之中,大塘头村玄天上帝的香火传到了平海所城内。尽管这种说法存在着种种局限性,也不妨以此作为猜测古庙年代的依据。

真正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古庙名称中的“黄甲”二字。如今的黄甲村已同当地的许多村(如大井头村、竹子篱村等)一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在走访之前,我们通过阅读文献便了解到历史上“黄甲厂”的存在。从地图上看,道光年间黄甲厂所覆盖之地基本囊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港口的产盐片区,历史上的黄甲村极有可能是一个辐射范围较大的行政区;从村民口述及芳名榜展现出来的玄天上帝庙至今的辐射力度来看,玄天上帝庙能够建在黄甲村,也应与该地较强的行政职能有关。1977年的盐田示意图中,我们仍能看到位于大塘头村东南方向的黄甲村名,可知黄甲村的消失是在改革开放至今几十年间的事情。我们问及黄甲村的情况,庄爷爷说道:“本来黄甲村是有的,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整个村都没了。就听说那个村地方很小,生活又不是那么好,有些人就搬出去了。”结合1977年的图,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黄甲村是一个规模小、人口少、难以为继的村落,与我们通过文献而勾勒出的黄甲村截然不同。100多年的岁月使黄甲村逐渐没落,这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应与盐田管理和村落的划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产盐村落伴随着盐业走向或兴或衰,消失的黄甲村,亦是淹没在这股洪流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