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测试与审计目标及执行程序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测试与审计目标及执行程序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均应有充分的凭证。明确资本性支出的范围和最低金额,凡是不属于资本性支出的范围、金额低于下限的任何支出,均应列作费用并抵减当期损益。同时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测试与审计目标及执行程序

(一)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就制造业企业而言,固定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额固定资产的构建会影响企业现金流量,而固定资产的折旧、维修等费用则是影响企业损益的重要因素。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一般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所以,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安全和有效使用,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固定资产的预算制度

预算制度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不论大企业或小企业,都应该对固定资产增减做好预算或计划,以便预测和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和合理运用资金。

2.完善的授权批准制度

企业的资本性支出预算须经董事会等高层管理机构批准方可生效;所有固定资产的取得和处置均需企业管理层的书面认可。

3.充分的凭证与记录制度

除固定资产总账外,还必须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登记卡,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及单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固定资产增减变化均应有充分的凭证。

4.明确的职责分工制度

固定资产的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均应明确划分责任,由专门部门和人员负责。

5.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区分制度

企业应制定区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书面标准。明确资本性支出的范围和最低金额,凡是不属于资本性支出的范围、金额低于下限的任何支出,均应列作费用并抵减当期损益。

6.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

严密的维护保养制度,一方面可以防止固定资产因各种自然和人为的因素而遭受损失;另一方面有利于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7.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

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可以验证固定资产是否真实存在及记录的完整性,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严格地讲,固定资产的保险不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范围,但其对企业非常重要。

(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测试(www.xing528.com)

1.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审计人员可以向被审计单位索取有关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书面说明、流程图,或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从而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

2.抽查固定资产业务

在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基础上,审计人员还应通过抽查部分固定资产业务进一步确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有效遵循。

(1)查阅固定资产账户本期增减变动记录,追查相应的固定资产请购单或报废申请单,确定是否经适当授权批准,是否受固定资产预算控制。

(2)查阅固定资产维修和保养记录,检查支出金额;抽查部分新增固定资产明细账,审查确认有无将收益性支出资本化。

(3)抽查固定资产的盘点报告,查询盘盈、盘亏固定资产的处理情况,确定定期盘点制度是否得到遵循。

3.评价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审计人员通过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应当对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做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同时应根据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确定其实质性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必要时,可以采用适当方式,针对内部控制的缺陷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三)审计目标

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一般包括:

1.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否存在;

2.确定所有应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否均已记录;

3.确定记录的固定资产是否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

4.确定固定资产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是否已恰当记录;

5.确定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做出恰当列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