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县级扶贫规划调整完善:适应新形势必要措施

县级扶贫规划调整完善:适应新形势必要措施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县级实施规划的调整完善主要源于片区贫困状况的复杂性,政策的不完善以及扶贫开发形势的变化。其次,政策运行过程中的调整,是社会政策实践的必然过程。因此,必须对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在规划实施规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本身、政策的执行机制,是扶贫开发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

县级扶贫规划调整完善:适应新形势必要措施

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过程中,会不断遇到新的现象和新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扶贫攻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难免会导致扶贫战略的失败。虽然我们通过政策创新、机制创新,努力促使扶贫开发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但必须保持务实而理性的态度,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机制与模式,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县级实施规划的调整完善主要源于片区贫困状况的复杂性,政策的不完善以及扶贫开发形势的变化。首先,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复杂性。这些地区多表现为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经济社会文化多元的特点。传统的扶贫开发工作模式,是否能够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还取决于根据地方情景的不断调试。应对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需要不断创新扶贫开发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具备可持续的减贫模式。其次,政策运行过程中的调整,是社会政策实践的必然过程。任何政策,都并不可能一出台就很好地预见和解决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政策运行过程中,也总会遇到内外部环境的变动。因而,政策运行过程有必要保持对新出现因素的敏感性,及时调整政策的方向或内容,使得扶贫开发工作更为有效。最后,贫困状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扶贫攻坚的环境和条件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随着一些项目的开展,扶贫开发的总体形势可能发生变化,使得原先没有条件开展的项目,得以具备实施的条件。例如,随着片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或者市场环境的变化,一些产业项目的发展就具备了可行性。因此,必须对规划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新的形势。

具体到县级实施规划的调整完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对规划实施过程的调整和完善。历史经验证明,即便有一个有较好的战略规划蓝本,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缺少落实或实施偏差往往导致规划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这种情况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非常常见。一方面是不具体落实规划,规划编制时热情高涨,规划实施时由于面临各种困难而放弃规划。另一方面是由于未能很好地理解规划的精神,在规划落实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规划实施过程的随意性是导致规划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原因,必须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加强管理,及时纠正偏差,确保规划的实施遵循既定的目标和方向;其二,对规划自身的调整和完善。由于战略规划蓝本存在偏差和失误,在执行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从而导致战略失败的情况也非常普遍。规划的编制虽然经过多方论证,但是也难免出现规划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一方面是由于贫困的复杂性,贫困状态的变化,扶贫攻坚环境的变化等所导致,另一面也是源于我国缺少扶贫开发规划的编制经验。规划编制的科学与否,必须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加以检验。一旦发现规划自身的缺陷,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加以调整,使规划更加契合实际,真正满足扶贫攻坚的需要。(www.xing528.com)

在规划实施规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政策本身、政策的执行机制,是扶贫开发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依据对实施管理过程中的监测评估结果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掌握规划的年度进展状况,对内外部的新变化、新要求做出系统的把握。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调整和实施管理机制调整,从而保障县级实施规划真正落实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