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利拉科伊帕金银矿床:探秘南美洲的矿藏巨匠

智利拉科伊帕金银矿床:探秘南美洲的矿藏巨匠

时间:2023-05-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科伊帕金银铜矿位于智利北部第三大区阿塔卡玛,在圣地亚哥北部1000km处,科皮亚波东北部140km处,海拔高度3800~4400m。图7-9智利拉科伊帕金银矿床地质简图1.区域地质拉科伊帕金银矿区位于智利玛日坎尕斑岩型金成矿带北端,现已发现了一批金银多金属矿床,如北科伊帕、坎坎、拉德拉等。拉科伊帕金银矿成矿作用在1000m深度范围内,成矿温度在50~200℃,少有达到400℃。

智利拉科伊帕金银矿床:探秘南美洲的矿藏巨匠

拉科伊帕(La Coipa)金银铜矿位于智利北部第三大区阿塔卡玛,在圣地亚哥北部1000km处,科皮亚波东北部140km处,海拔高度3800~4400m。1980年到1985年先后发现了拉科伊帕、埃斯佩、洛博-马特、萨尔瓦多、拉比帕和潘田罗斯矿床(图7-9)。

图7-9 智利拉科伊帕(La Coipa)金银矿床地质简图(Oviedo Let al,1991)

1.区域地质

拉科伊帕金银矿区位于智利玛日坎尕斑岩型金成矿带(Maricunga)北端,现已发现了一批金银多金属矿床,如北科伊帕、坎坎、拉德拉等。拉科伊帕金银矿区出露的主要岩石地层为新近系火山岩和基底地层(三叠系、泥盆系—石炭系)。拉科伊帕金银矿区出露泥盆系—石炭系长石砂岩、页岩和泥岩,二叠系—三叠系英安岩和安山岩、含碳页岩,侏罗系海相灰岩和火山岩,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砂岩,上白垩统火山碎屑岩。上白垩统—下古近系安山角砾岩。在基底构造层中,上三叠统黑色含碳页岩与金银成矿关系密切,在拉科伊帕和邻区,三叠系与古近系和新近系火山岩呈不整合接触。三叠系与古近系—新近系地层中有含页岩碎屑的角砾岩。Ladera地堑和地垒中角砾岩发育,分布有高品位矿石。新近纪火山岩系呈北北东向分布,底部由晚渐新世—早中新世(25~20Ma)流纹质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组成,其上为中新世早中期(20~14 Ma)火山岩,中新世晚期为砾岩和凝灰岩。新近纪火山岩覆盖在La Ternera岩层上,主要为火山碎屑岩、火山沉积物、凝灰岩和火山角砾岩。火山机构与构造-流体通道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勘查对象。

在拉科伊帕矿区,北北东向地垒构造和地堑构造相间排列,由中新世早—中期逆断层控制,后期北西向正断层和北东向断层形成了叠加构造。在正断层和逆断层交汇处,新近纪火山岩发育,形成了火山喷发机构。南北走滑断层及断层右旋活动形成东北向次级构造系统,这些构造为岩浆流体成矿提供了有效构造-流体通道,成为勘探对象并得到验证。控制该金银矿田构造为破火山口构造和山间断陷盆地。该金银矿位于晚-中新世破火山口附近形成的断陷湖盆西缘。在拉科伊帕金银矿区北部和南部,分布有晚古生代花岗岩,古新世—始新世英云闪长斑岩呈南北向分布于区内,局部有英安岩、粗安岩和火山岩。拉科伊帕矿区有两种喷出岩,西部为粗安岩(21Ma),而英安斑岩是拉科伊帕矿区主要的岩体。北东向逆断层和北西向正断层构造交汇部位控制岩浆侵入活动(Luis Oviedo et al,1993)。

2.矿体特征(www.xing528.com)

金和银矿主要赋存于中新世英安质火山岩和三叠纪泥岩中,具有典型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形成的金银富集成矿和蚀变系统,特征蚀变矿物相是明矾石化,构造系统对金银富集成矿控制作用明显,其次为岩性控制。从蚀变中心区硅化相,到外围泥化蚀变相形成了明显蚀变分带,拉科伊帕北部矿体上部发育低温系统形成的蚀变帽。硅化脉具有充填成矿特征,不规则断口,发育气孔构造,与成矿作用有关的裂隙系统与地面相通,为含矿流体流动和气相分离提供了构造环境和围岩条件。由于围岩和构造通道具有较高孔隙度和渗透率,温度和压力梯度从相对高温-高压的成矿系统中心,到相对低温-低压围岩形成了成矿流体规模性运移,因此,围岩蚀变和蚀变分带明显,围岩蚀变发育。最主要蚀变类型有绿泥石、绢云母、明矾石、沸石黏土化、硅化和黄铁矿化。拉科伊帕金银矿成矿作用在1000m深度范围内,成矿温度在50~200℃,少有达到400℃。

在拉科伊帕金银矿区垂向方向上,上部银富集,中部为富集金银的氧化带,深部为富集金-铜的原生矿石带。在蚀变岩浆岩和沉积岩中,形成浸染状金银矿体,与硅化蚀变相和高级泥化蚀变相密切相关。构造控制的金-银富集成矿带通常在低海拔地区,含矿岩相为蚀变的泥岩和砂岩,品位较高。在Ladera-Farellon(莱德拉-法拉龙)和Can-Can(坎坎)区,已经圈定了深成铜-金矿,铜品位达4%。在氧化带和次生富集带中,矿石矿物主要有角银矿、自然金、自然银,少量氯溴银矿、碘银矿和银铁矾。在硫化矿石带,典型矿物组合为硫砷铜矿-自然金,伴有黄铜矿-斑铜矿-蓝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这些脉状硫化物分布在黑色变质页岩中。金富集成矿与粉末状明矾石密切有关,自然金分布在几微米到50μm的显微网脉状裂缝中(Oviedo Let al,1991)。

3.矿床类型

金银矿体与深部侵入岩通过构造通道直接连通,它们是最典型的新近纪火山活动有关的金银矿床。年龄为23~22Ma的英安斑岩位于莱德拉-法拉龙的东南部,被含硫砷铜矿和银硫盐的脉体所切割。在矿物学上与拉库页巴的非氧化带相似,另一方面,法拉龙和库页巴诺特矿床中明矾石有3组K-Ar年龄值:20Ma、17Ma、15Ma,推测矿化事件发生在22~17Ma。

该矿床属于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体赋存于沉积岩中,全区金属分带是金在深部,银在浅部且含量远高于金(Luis Oviedo et al,1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