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蛛网理论的三种模型分析与比较

蛛网理论的三种模型分析与比较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第二期的较低的价格水平P2,生产者将第三期的产量减少为Q3。所以,供求曲线的上述关系是蛛网趋于稳定的条件,相应的蛛网被称为“收敛型蛛网”。经济学家认为,蛛网模型是一个有意义的动态分析模型。这种现象显然可以用蛛网模型来解释。可见,这个农场主的预期和行为与蛛网模型所分析的情况是不吻合的。

蛛网理论的三种模型分析与比较

价格与产量波动的类型取决于供求弹性的大小,这也可以看做弹性理论的应用。在上述假设前提下,当供给、需求弹性不同时,价格和产量的周期波动有三种情况:

1.收敛型蛛网

如图2⁃14所示,供给的价格弹性小于需求的价格弹性,也就是说供给曲线SS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DD斜率的绝对值,从图形上看起来,SS比DD较为陡峭,DD比SS较为平缓。在这种情况下,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回复到原来的均衡点。

978-7-111-39077-0-Chapter02-29.jpg

图2⁃14 收敛型蛛网

假定:在第一期由于某种外在原因干扰,如恶劣的气候条件,实际产量由均衡水平减少为Q1。根据需求曲线,消费者愿意支付P1的价格购买全部的产量Q1,于是,实际价格上升为P1。根据第一期较高的价格水平P1,按照供给曲线,生产者将第二期的产量增加为Q2

在第二期,生产者为了出售全部的产量Q2,接受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P2。于是,实际价格下降为P2。根据第二期的较低的价格水平P2,生产者将第三期的产量减少为Q3

在第三期,消费者愿意支付P3的价格购买全部的产量Q3,于是,实际价格又上升为P3。根据第三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P3,生产者又将第四期的产量增加为Q4

如此循环下去,如图2⁃14所示,逐年的实际价格是环绕其均衡价格上下波动的,实际产量相应地交替出现偏离均衡值的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但价格和产量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到均衡点E所代表的水平。由此可见,图中的均衡点E所代表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也就是说,由于外在的原因,当价格和产量偏离均衡数值后,经济体系中存在着自发的因素,能使价格和产量自动恢复到均衡状态。

从图中可以看到,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较为陡峭时,即供给的价格弹性小于需求的价格弹性,才能得到蛛网稳定的结果。所以,供求曲线的上述关系是蛛网趋于稳定的条件,相应的蛛网被称为“收敛型蛛网”。

2.发散型蛛网

如图2⁃15所示。这里与图2⁃14的情况恰好相反,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需求的价格弹性,供给曲线SS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DD斜率的绝对值,即SS与DD相比较,前者较平缓。这时,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

假定:在第一期,由于某种外在原因的干扰,实际产量为Q1。根据需求曲线,消费者为了购买全部的产量Q1,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P1。于是,实际价格上升为P1。根据第一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P1,按照供给曲线,生产者将第二期的产量增加为Q2

978-7-111-39077-0-Chapter02-30.jpg(www.xing528.com)

图2⁃15 发散型蛛网

在第二期,生产者为了出售全部的产量Q2,接受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P2,于是,实际价格下降为P2。根据第二期的较低的价格水平P2,生产者将第三期的产量减少为Q3

在第三期,消费者为了购买全部的产量Q3,愿意支付的价格上升为P3,于是,实际价格又上升为P3。根据第三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P3,生产者又将第四期的产量增加为Q4

如此循环下去,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偏离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越来越远。图中的均衡点E所代表的均衡状态是不稳定的,被称为不稳定的均衡。因此,当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较为平缓时,即供给的价格弹性大于需求的价格弹性,得到蛛网模型不稳定的结果,

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发散型蛛网”。

978-7-111-39077-0-Chapter02-31.jpg

图2⁃16 封闭型蛛网

3.封闭型蛛网

如图2⁃16所示,供给曲线SS斜率的绝对值与需求曲线DD斜率的绝对值恰好相等,即供给的价格弹性与需求的价格弹性正好相同,这时,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

对图2⁃16中的不同时点上的价格与供求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解释,与第一种情况对图2⁃14和第二种情况对图2⁃15的解释类似。此时的蛛网被称为“封闭型蛛网”。

经济学家认为,蛛网模型是一个有意义的动态分析模型。但是,这个模型还是一个很简单的和有缺陷的模型。根据该模型,造成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这样,上一期的价格同时也就是生产者对下一期的预期价格。在每一期,生产者只能按照本期的市场价格来出售由预期价格(即上一期价格)所决定的产量。这种实际价格和预期价格的不吻合,造成了产量和价格的波动。但是,这种解释是不全面的。因为生产者从自己的经验中,会逐步修正自己的预期价格,使预期价格接近实际价格,从而使实际产量接近市场的实际需求量。关于这一点,经济学家阿西玛咖普罗斯(A.Asimakopulos)举出了以下事例:

1972年,美国由于暴风雨和恶劣的气候,土豆产量大幅度下降,土豆价格上涨。随着土豆价格的上涨,农场主便扩大土豆的种植面积,使土豆产量在1974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果导致土豆价格又急剧下降。以缅因州土豆为例,0.4536千克土豆的价格由1974年5月的13美分降为1975年3月的2美分,该价格比平均生产成本还低。这种现象显然可以用蛛网模型来解释。作为补充,阿西玛咖普罗斯又举了一个特殊的例子来说明蛛网模型的缺陷:当农场主们都因土豆价格下降而缩减土豆的种植面积时,唯有一个农场主不这么做。因为这个农场主根据长期的经营经验,相信土豆价格将上升,而眼下正是自己增加土豆生产的时候。可见,这个农场主的预期和行为与蛛网模型所分析的情况是不吻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