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粮食进口国布局特征分析

中国粮食进口国布局特征分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粮食进口来源国(或地区)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粮食进口的地理布局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进口的集中程度。从5年的数据来看,老挝、缅甸和泰国几乎占据了我国稻谷进口来源国98%以上的进口市场份额。稻谷进口来源地集中程度相当之高,潜在的贸易风险影响不容忽视。

中国粮食进口国布局特征分析

从粮食进口来源国(或地区)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我国粮食进口的地理布局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粮食进口的集中程度。表3-2报告了2011年我国小麦、稻谷、玉米大豆四大粮食作物品种排名前10位的进口来源国(或地区),进口来源国(或地区)的排序按照2011年该类粮食品种向某一进口国的进口额占当年该类粮食品种进口总额的比重进行核算。进口来源国(或地区)的具体排序情况见表3-2。

从表3-2中的粮食进口占比排名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四大粮食作物的进口来源国(或地区)的地理分布都非常集中,进口地理集中度很高。四大粮食作物进口量占比排名前10位的进口来源国(或地区)的进口总量几乎占据了我国该类粮食品种进口消费需求的99%以上,足以代表该类粮食作物进口地理布局的集中程度。

表3-2 2011年中国粮食进口来源地及其占比(%)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库最新数据计算整理而来。

从四大粮食的品种进口布局结构来看,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进口来源国(或地区)排名前2位的进口份额几乎均达到了80%以上,因此从总体上来看2011年我国粮食作物的进口来源地集中程度很高,除大豆进口份额最高不足50%以外,其余三类粮食作物的最高进口占比均高于50%,特别是玉米进口来源国(或地区)的占比情况,从数据来看2011年玉米的进口来源国(或地区)中有高达73.3%从美国进口。小麦的进口布局与玉米类似,2011年小麦进口来源国(或地区)中从美国进口的份额高达61.7%以上。大豆的进口来源国(或地区)进口份额布局情况与小麦和玉米相比虽有所改善,但42.86%的进口占比仍然不容乐观。然而,小麦、玉米和大豆三类粮食作物的进口来源国(或地区)布局结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进口份额最多的来源地都是美国,这种情况对于进口国来讲一旦美国由于政治、经济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实施粮食出口中断或制裁,对我国而言粮食进口几乎被完全切断,由此造成的贸易风险会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不可低估的影响。从稻谷的进口布局来看,进口来源国(或地区)也相当集中,2011年有约57%的稻谷从老挝进口,有近99.8%的稻谷从东南亚四国进口,依次为老挝、泰国、越南和缅甸,这一布局是由东南亚特殊的资源禀赋和自然条件所决定的。稻谷是东南亚各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其中泰国、越南、缅甸和老挝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稻谷生产国和出口大国。诚然,从稻谷的进口来源国(或地区)进口份额来看,如何分散稻谷进口市场份额,缓解稻谷贸易风险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四大粮食品种进口的国别布局结构来看,四种粮食作物品种的前10位进口国中,除稻谷进口来源国比重最大的不是美国以外,其余三种粮食作物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进口来源国中美国的进口占比都非常高,特别是大豆的进口来源国市场份额高达70%以上。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如果美国出于政治经济原因对我国实施粮食禁运或压缩对华出口份额,那么对我国所造成的影响将是大范围的粮食进口不足,由此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的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另外,老挝、澳大利亚、泰国和巴西也占据了我国粮食进口的相对较高的市场份额,某类粮食进口来源国进口份额也均在20%以上,特别是稻谷进口来源国中老挝占据了我国稻谷进口总量56.95%的市场份额,澳大利亚占我国小麦进口市场份额的30.43%,巴西占据了我国玉米进口市场份额的17.30%,占我国大豆进口市场份额的39.7%。进口市场份额占比之大,潜在的粮食贸易风险所可能造成的粮食安全威胁都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特征。

为了更清晰地看出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口来源国(或地区)进口市场份额演化趋势,表3-3、表3-4、表3-5和表3-6分别报告了2007—2011年我国四大主要粮食作物小麦、稻谷、玉米和大豆进口来源地市场份额的演进特征。

表3-3 2007—2011年中国粮食进口来源地占比变化:小麦(%)

注:圆括号中数值代表我国粮食从该国的进口市场份额;第一行代表进口来源地按进口市场份额排名。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库最新数据计算整理而来。

表3-3报告了2007—2011年我国小麦进口来源地进口市场份额的变化情况。从5年的数据来看,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几乎占据了我国小麦进口来源国进口市场份额99%以上。在年份之间,除了2007年以外,进口市场份额近90%的进口来源国一直都是美国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进口份额在2008—2011年分别达到了99.96%、90.28%、84.49%和92.13%,进口来源地集中程度非常之高。进口市场份额排在第4、5位的进口来源国虽在2007—2011年5年之间处于波动变化状态,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特征是这些国家所占据的进口市场份额都比较低,甚至某些国家的进口市场份额尚不足1%。故而,从2007—2011年我国小麦进口来源地的国别布局集中程度较高且在近5年主要进口来源地变化不明显。

表3-4 2007—2011年中国粮食进口来源地占比变化:稻谷(%)(www.xing528.com)

续 表

注:圆括号中数值代表我国粮食从该国的进口市场份额;第一行代表进口来源地按进口市场份额排名。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库最新数据计算整理而来。

表3-4报告了2007—2011年我国稻谷进口来源地进口市场份额的变化情况。从5年的数据来看,老挝、缅甸和泰国几乎占据了我国稻谷进口来源国98%以上的进口市场份额。除2008年稻谷进口来源国相对比较分散以外,稻谷进口市场份额占据50%以上的进口来源国中,老挝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位置,其次是泰国和缅甸。稻谷进口来源地集中程度相当之高,潜在的贸易风险影响不容忽视。

表3-5 2007—2011年中国粮食进口来源地占比变化:玉米(%)

注:圆括号中数值代表我国粮食从该国的进口市场份额;第一行代表进口来源地按进口市场份额排名。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库最新数据计算整理而来。

表3-5报告了2007—2011年我国玉米进口来源地进口市场份额的变化情况。从5年的数据来看,美国、巴西、老挝和缅甸几乎占据了我国玉米进口来源国约90%的进口市场份额。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在2007—2011年的5年中占据我国玉米进口市场份额最多的国家一直是美国,一直占据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的位置,尤其是近两年来从美国进口的玉米占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比重达到了70%以上。2009年以来,位于美洲的美国和巴西占据了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90%以上,主要进口来源国有向美洲更大范围转移的趋势,2009年美国和巴西占据了我国玉米进口94.13%的市场份额,2010年和2011年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国向我国出口的玉米占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份额高达98.24%和93.15%。故此,2007—2011年我国玉米进口来源地主要集中于美国、巴西等美洲国家,玉米进口来源地集中度较高。

表3-6 2007—2011年中国粮食进口来源地占比变化:大豆(%)

注:圆括号中数值代表我国粮食从该国的进口市场份额;第一行代表进口来源地按进口市场份额排名。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数据库最新数据计算整理而来。

表3-6报告了2007—2011年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地进口市场份额的变化情况。从5年的数据来看,美国、巴西和阿根廷几乎占据了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96%以上的进口市场份额。5年间我国大豆进口来源国的一个典型特征是,进口市场份额有所波动但进口来源国的排名并未发生任何变动,依次为美国、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加拿大,排名前5位的国家均位于美洲,占我国大豆进口市场份额最高的美国一直占据第一进口来源国的位置。前3位进口来源国中,进口市场份额有所波动,主要表现在美国占我国大豆进口市场份额升中有降,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巴西在进口市场份额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阿根廷在我国进口来源国中的位置未变但进口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相对于谷物贸易而言,大豆进口来源国的进口集中程度相对较低,进口来源地相对较为分散,但从进口市场份额来看,大豆进口仍96%~98%集中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3个国家。因此,如何更好地实施进口市场多元化策略,分散进口来源地从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粮食进口的需求,仍是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