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定义?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定义?

时间:2023-06-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一种描述资源型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可能性与实现性的特征,必然紧紧围绕资源型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能力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保证资源在代际间分配的公平性与高效性,实现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可持续。资源型地区因其特殊性更需要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完整性,保证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生态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建立良好的、持续的生态环境自我修复机制。图1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界定示意图

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如何定义?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资源型经济、资源型社会、资源型生态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统一的发展方式,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一种描述资源型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可能性与实现性的特征,必然紧紧围绕资源型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能力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保证资源在代际间分配的公平性与高效性,实现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可持续。

具体来说,结合牛文元(2013)、胡鞍钢(2012)等人的观点,本文认为,第一,资源型经济可持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必须遵循科学的增长方式。即要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等方式,逐渐淘汰落后产业,避免再度出现对资源部门的过度依赖。二是必须着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资源型城市要着重强调环境承载力与资源利用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力不断拓展资源利用方式并培育发展新动能。第二,资源型社会可持续主要体现在如下两点:一是有效控制失业率。必须将控制失业率与资源部门劳动力再就业作为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有效的社会制度作为这一工作的重要保障。二是要着力实现收入均等化。资源型城市需要不断通过积累社会资本,努力缩小资源部门与非资源部门的贫富差距,实现收入均等化。第三,资源型生态可持续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高效合理利用资源。要将环境约束作为基本约束考虑到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中,这就需要资源型城市重视本地区资源的高效化、合理化应用。二是重视生态完整性。资源型地区因其特殊性更需要保护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完整性,保证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生态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建立良好的、持续的生态环境自我修复机制。

综上所述,根据资源型经济可持续、资源型社会可持续与资源型生态可持续共六个方面的要求,本文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界定为如下六个方面:产业结构持续升级能力、科技创新加速驱动能力、有效制度健康运行能力、社会资本长期积累能力、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以及矿产资源高效利用能力,如图1所示。(www.xing528.com)

图1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界定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