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乔哈里视窗:窥视人际沟通的四个区域

乔哈里视窗:窥视人际沟通的四个区域

时间:2023-06-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乔哈里视窗乔哈里视窗是美国学者乔瑟夫和哈里共同提出的一个理论,它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它把人际沟通比作一扇窗,将其分为四个区域:公开区、隐蔽区、盲目区和未知区。图17-2乔哈里视窗从乔哈里视窗的四个象限可以看出来,真正有效的沟通是在公开区里进行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打开天窗说亮话”。图17-3乔哈里视窗第一,请教与反馈。一句话理解乔哈里视窗:你说的和别人听到的,很可能并不一样。

乔哈里视窗:窥视人际沟通的四个区域

怎么避免进入“沟通漏斗”的陷阱,让沟通达到最佳效果呢?我们先来理解一个关于沟通区域的概念:乔哈里视窗。

乔哈里视窗根据“自己知道一自己不知道”和“别人知道—别人不知道”这两个维度,将人际沟通划分为四个区:公开区、盲目区、隐蔽区、未知区。

所谓公开区,是指信息对你和他人都是公开的。比如你今天穿了一件黑色T恤,别人看到的也是一件黑色T恤,毫无疑问。这就叫作公开区。

所谓盲目区,是指别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信息。比如,你吃完饭没擦嘴,脸上挂着饭粒而浑然不知……所谓“被蒙在鼓里”,说的就是这种在盲目区的状态。

所谓隐蔽区,是指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区域,也就是你心里的小秘密。比如我每个月拿多少工资,我自己知道,但是你不知道。这条信息就在隐蔽区。

乔哈里视窗

乔哈里视窗是美国学者乔瑟夫和哈里共同提出的一个理论,它也被称为“自我意识的发现-反馈模型”。它把人际沟通比作一扇窗,将其分为四个区域:公开区、隐蔽区、盲目区和未知区。

最后一个,是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区域,叫作未知区。比如一个人生了重病,因为症状不明显,自己没有察觉,别人更没发现。

(www.xing528.com)

图17-2 乔哈里视窗

从乔哈里视窗的四个象限可以看出来,真正有效的沟通是在公开区里进行的,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打开天窗说亮话”。也就是说,要想让沟通更有效,就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公开区,努力缩减隐蔽区、盲目区和未知区。相对应地,我们通常可以有三种方法做到这一点。

图17-3 乔哈里视窗

第一,请教与反馈。主动寻求对方的解释和说明,了解对方的想法,以此缩小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盲目区。想想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埋头于手头的工作,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的口头禅是“怎么没有人说过呢”,“你怎么不早点儿告诉我呢”……对于这类人来说,公开区域永远都很小。这里说的请教与反馈,不一定是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而更多地强调“积极寻求”“主动获取”。就像我经常问别人“我帅不帅”,这就是在主动寻求反馈,虽然得到的答案一般都不是我想听的。

第二,自我暴露。缩小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隐蔽区。比如,曾经有人告诉我交朋友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对方你的一个小秘密。如果你看过《极限挑战》这个综艺节目,应该还记得,孙红雷从来都不好好完成导演组布置的任务,全程就是耍宝、搞怪,被评为极限三傻的“大傻”,但是他却能收获最多人气。为什么?想清楚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自我暴露”这四个字的威力了。

第三,共享发现。尝试搞定别入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的未知区。共享发现其实是结合了上面的两点,相当于在寻求反馈的同时,主动自我暴露。婚姻当中有个常见的问题,就是随着两个人分工的不同,各自的世界越来越不一样,在认知上的公开区也就越来越少。这时候,如果一个人不愿意聊,另一个人懒得问,这个“未知区”就会越拉越大,再想沟通就难了。那些懂得经营婚姻的人往往能有意识地制造新的话题,发掘新的兴奋点,不断地开发和扩大公开区,缩小未知区。对于他们来说,“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的问题可能会大大减少。

一句话理解乔哈里视窗:

你说的和别人听到的,很可能并不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