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解析创业生态系统的不同概念

解析创业生态系统的不同概念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业生态系统在较大程度上具有复杂的科学特性,概念界定不易,学术界对其概念也尚未取得共识。自Spilling首次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对其进行界定。他们认为,创业生态系统应该是一个创业者和资源提供者紧密有效连接形成的网络,与创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结构系统。

解析创业生态系统的不同概念

创业生态系统在较大程度上具有复杂的科学特性,概念界定不易,学术界对其概念也尚未取得共识。自Spilling(1996)首次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对其进行界定(Feld,2012;Isenberg,2010;Vogel,2013)。总的来说,主要可以从生态视角和网络视角两个方面来辨析。

1.生态视角

创业成功是在各种相关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Fogel,2001),对于影响创业各个环境因素的研究也在生态学理论基础上得到发展(Vogel,2013;Sheriff,Muffatto,2015;Suresh,Ramraj,2012)。结合自然生态学知识体系(Carroll,2005),Spilling(1996)认为,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把相关要素联系起来综合考虑。他认为,关注创业生态系统的发展不能仅仅关注地区企业的数量,更要关注基础设施、公共结构以及相互匹配关系,并将创业生态系统描述为由3个部分构成的在一定区域内的相关主体对创业活动发挥决定作用的环境。Vogel(2013)根据金融危机后的失业情况,思考构建创业生态系统来辅助成功开展创业活动,指出创业生态系统由在一定区域内相互作用的创业群落构成,包含各种相互依赖的参与者(创业者、政府机构等)和影响因素(市场、基础设施、支撑环境和创业文化等)。

2.网络视角

创业生态系统由各个主体要素通过网络连接形成。Neck et al.(2004)通过两阶段研究描述创业生态系统,运用分类学方法揭示了创业生态系统包含的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孵化器相关机构,包括间接衍生新创企业、直接衍生新创企业和潜在衍生企业;第二部分为由大学、政府、专业支持服务、资本服务、智力资源和大型公司组成的正式网络及非正式网络、基础设施和群落文化等要素。Cohen(2006)通过案例分析提出,网络关系、基础设施和文化氛围是维持创业生态系统的核心要素,及其在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创业生态系统时的作用形式。Mason,Brown(2013,2014)认为,创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显著表现为更加丰富的信息环境构成、居核心地位的大型企业、鼓励创业以及开放自由的文化氛围、满足创业和成长需求的资本等。他们认为,创业生态系统应该是一个创业者和资源提供者紧密有效连接形成的网络,与创业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结构系统。针对该系统,他们还认为,政策相关者应该集中精力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来评估每一部分的优势和劣势,持续监测其中互动的有效性。(www.xing528.com)

3.相关评述

综观当前研究,虽然研究视角有所差异,但大部分学者还是把创业生态系统描述为由相关创业主体构成的创业生态种群,进而各个群落由网络连接构成创业生态系统(林嵩,2011;Feld,2012;Suresh,Ramraj,2012;Isenberg,2011)。表2-5是对现有相关文献所阐述的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的归纳整理。基于此,本书主张创业生态系统可以界定为:以创业者为中心,连接政策引导、金融服务、中介服务、科研院所、创业教育、基础设施等机构,协同作用于创业者,通过交互式共生演化来提高创业质量并促进区域统筹发展。

表2-5 创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汇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