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众创空间的内涵和特点

众创空间的内涵和特点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李燕萍等则将众创空间视为一种平台组织,是依托互联网背景构建的一种可以快速聚散和迭代资源的生态网络,由身份建构、文化亲近、价值主张、服务嵌入以及资源承诺5个要素构成。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特性,汪群指出众创空间具有网络性、开放性、共生性、竞争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参照平台及平台组织的特性,陈武和李燕萍提出,众创空间不仅存在多元交互、可拓展性等平台的特点,也具备资源聚散、适应性等平台组织的特点。

众创空间的内涵和特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1]中提出,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下创新创业的特点和需求,以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孵化平台。众创指以大众为群体开展创业活动,空间则是融合线上线下的互动共享空间(侯晓等,2016)。众多学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给出的众创空间概念界定不一。陈夙等(2015)提出,众创空间是多种创业活动聚集在一定地理空间内而构成的复杂创业生态系统,由众创精神统领,形成创客和资源两大生态圈的同时,还包括基础平台与创业政策。王佑镁和叶爱敏(2015)认为,“众创空间=创客空间+孵化器”,即众创空间是创客空间和传统孵化器的综合形态,具备它们的一般特点,但是在服务定位和发展模式等方面有自身的新颖性。解学芳和刘芹良(2018)认为,众创空间是创新2.0时代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集合式概念,由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组成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系统。而李燕萍等(2017)则将众创空间视为一种平台组织,是依托互联网背景构建的一种可以快速聚散和迭代资源的生态网络,由身份建构、文化亲近、价值主张、服务嵌入以及资源承诺5个要素构成。

与传统孵化器相比,众创空间的服务对象更加广泛,针对的是大众群体,并且对原有的创业服务链条实现了前置,更加重视创意的开发,不再限于企业孵化(李燕萍和李洋,2018),是一种全要素、全链条的新型孵化器(裴蕾和王金杰,2018)。与国外创客空间相比,众创空间不仅关注创意转化,更在乎创意实现后的商业化过程,最终通过成功扶持创业项目从中获得收益(贾天明和雷良海,2017)(见表3-1)。除了与原有的创业平台比较,众多学者基于新视角给出了不同的看法。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的特性,汪群(2016)指出众创空间具有网络性、开放性、共生性、竞争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参照平台及平台组织的特性,陈武和李燕萍(2018)提出,众创空间不仅存在多元交互、可拓展性等平台的特点,也具备资源聚散、适应性等平台组织的特点。

表3-1 众创空间、传统孵化器、创客空间的比较(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众创空间作为创业者将创意想法变为现实产品的首选平台,刘志迎等(2017)、张志强和吕爽(2019)强调大力扶持创新创业是众创空间的显著特点,并对众创空间的这一特性进行了实证探究。创新支持表示创业者对众创空间各类创新支持的感知和体验,回顾关于创新支持的现有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研究更多是属于组织行为学范畴。例如,Stobbeleir et al.(2011)提出,当员工感知到组织支持创新时,他们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动力会更强,会主动寻求反馈,在工作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行为。于维娜等(2016)将创新支持分为组织创新支持和主管创新支持。基于346个有效知识型员工样本的实证研究,他们发现创新支持正向调节风险承担意愿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并且主管创新支持的调节效应高于组织创新支持。然而,随着创业热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也针对创业相关的创新支持进行了探究。St-Jean,Audet(2012)通过对创业导师指导机构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导师的指导、建议和角色榜样能够有效地促进创业者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使其创业知识和技能、机会识别能力以及创新绩效均得到提升。Lyons,Zhang(2018)探究了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平台的创业培训项目对之后创业活动的影响,特别关注的是对谁的创业培训更有效。他们的研究发现,参加培训项目能够提高随后创业的可能性,且创业培训项目对于那些在其他方面难以获得技术创业机会的个人来说效果会更好。黄聿舟等(2019)聚焦在政府层面,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创业支持政策与创客空间创业孵化绩效之间的关系,检验了政府创业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