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分工深化细化: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动因

社会分工深化细化: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动因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范围和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社会分工也不断细化和深化,各经济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也逐步提高,所以分工的深化和细化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分化、独立和发展的最深层动因。在经济发展中,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导致企业创新频率加快、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凸显,进一步显现了社会分工的泛化已经成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力量之泉。

社会分工深化细化: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动因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范围和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社会分工也不断细化和深化,各经济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也逐步提高,所以分工的深化和细化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分化、独立和发展的最深层动因。

亚当·斯密在其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指出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于劳动分工、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亚当·斯密认为劳动生产力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2]因此,劳动分工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扩大了市场范围、提升了市场容量,构成了产业分化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亚当·斯密提出的劳动分工理论基础上,阿林·杨格进一步提出了迂回方法的经济。相比于其他形式的分工,杨格认为这种迂回的经济形式更依赖于市场规模。迂回生产方法是现代分工的主要形式,当把整个经济看作是一个整体时有助于我们去真正理解和把握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当市场规模扩大时,劳动分工的深化就成为一种可能,这也会使得产业间的联系增多,使得不同企业迂回生产链条延伸,进而导致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拓展,因此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3]在此循环反复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中的专业化程度会不断提高,中间环节以及中间产品会变得越来越多,进而引起报酬递增效应的产生。因此,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分工必然会继续深化、专业化部门将会更多地涌现,迂回生产的链条将会越来越长、而迂回程度也将越来越高,中间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生产的组织结构和交易的组织形式也日益复杂,分工和专业化演进带来的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的网络效应也不断凸显出来。(www.xing528.com)

作为现代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务活动是现代社会劳动过程扩展的一部分。无论是在企业内部生产还是外部市场交易过程中,承担组织协调功能的“服务”的重要性都不断增强。在这样的经济发展背景下,出于集中重要资源要素来培育和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及降低生产组织成本的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一方面将原先内化于企业内部的非核心或自身不擅长的服务性职能部门不断分化出来或外包出去;另一方面,生产迂回程度的增加又使得现代企业需要更多的服务性投入来组织和协调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市场范围的不断扩展不仅提高了提供中间投入的服务型企业的种类和数量,同时也使得这些提供中间服务的企业不断提高和实现其专业化生产以及规模经济效应,提升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Beyers和Lindahl指出在经济发展中对专业化知识的需求快速增加是导致生产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的最重要原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展现了市场主体力求适应市场快速变化而对工业生产组织进行改变的一种表现形式。当一个企业对专业化知识的需求不能从内部得到满足时或自己生产在经济上不合算时,这些服务活动外部化就会发生,因此,事实上对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新需求导致了用于满足中间需求的服务活动的活跃和增加。[4]Francois在研究中也指出,专业化生产有助于企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专业的服务,这促进了对专业化服务市场需求的增长,而对服务活动中间需求规模的扩张又导致提供专业化服务生产成本的下降,彼此之间的良性循环和互动促进了生产者服务市场的快速壮大。[5]

生产性服务由“非市场化”向“市场化”、由“内部化”向“外部化”的演进发展趋势,正是社会分工深化和细化、进而导致专业化程度提高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发展中,企业提供更加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导致企业创新频率加快、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规模经济效应凸显,进一步显现了社会分工的泛化已经成为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力量之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