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壁垒价格控制机制技术优化

环境壁垒价格控制机制技术优化

时间:2023-06-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技术—环境壁垒是进口国针对进口产品的某些特征,通过使用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来限制进口产品的输入。图6-1技术—环境壁垒的价格控制机制在图6-1中,纵轴表示商品的成本或价格,横轴表示出口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这便是技术—环境壁垒对进口产品的价格控制作用。

环境壁垒价格控制机制技术优化

技术—环境壁垒是进口国针对进口产品的某些特征,通过使用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来限制进口产品的输入。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只是技术—环境壁垒的外在表现形式,技术—环境壁垒的作用对象是进口产品,其目的是保护本国市场,限制进口产品的输入。技术—环境壁垒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壁垒作用,即进口产品的某些特征与壁垒要求相冲突,壁垒产生了对产品进口的阻碍。如果进口产品能够满足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的要求,则这些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检验检疫标准没有起到阻碍产品进口的作用,则不能称其为壁垒。但是,技术—环境壁垒一旦形成并且实施,壁垒对进口产品就产生了明显的价格控制机制。

技术—环境壁垒的价格控制机制是指进口国通过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卫生检验检疫标准和程序等措施,增加出口国企业的一次性遵循成本和重复遵循成本,导致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进口商品在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使出口国企业的利润下降甚至出现亏损,从而达到减少需求和限制进口的目的。[6]

技术—环境壁垒的价格控制机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次性遵循成本的增加,它是出口国企业为了满足进口国的技术—环境壁垒要求改进原有的生产工艺、购买新的机器设备、改进企业内部的测试与检验程序、建立新的质量管理体系而付出的代价。它能够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升产品的质量。因此,对出口国企业来说,它是内涵性的。

二是重复遵循成本的增加,它是出口国企业为验证其产品符合进口国的各项指标要求所耗费的有关检验费用,为进行检验检疫所造成的销售周期延长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库存成本和运输费用,产品进入市场后不断发生的长期质量控制的成本等超额支出。它是一种纯粹性成本,并不会给出口国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因此,对出口国企业来说,它是外在性的。

不管是一次性遵循成本还是重复遵循成本,我们把出口国企业为了满足进口国的技术—环境壁垒要求所增加的总遵循成本划分为额外的固定成本和额外的可变成本。那么,在每单位产品上所耗费的成本则可称为额外的平均固定成本和额外的平均可变成本。

假定出口国企业用于额外的平均可变成本的支出为k,用于额外的平均固定成本的支出为δ,则跨越进口国的技术—环境壁垒之后,出口国企业总的平均成本为:(www.xing528.com)

其中,AC(Q)、AVC(Q)、AFC(Q)分别为出口国企业跨越进口国的技术—环境壁垒之前的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AVC(Q)T表示出口国企业总的平均可变成本,它等于出口国企业在跨越进口国的技术—环境壁垒之前的平均可变成本加上其用于满足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而额外增加的平均可变成本的支出,即AVC(Q)T=AVC(Q)+k;AFC(Q)T表示出口国企业总的平均固定成本,它等于出口国企业在跨越进口国的技术—环境壁垒之前的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其用于满足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要求而额外增加的平均固定成本的支出,即AFC(Q)AFC+δ。跨越进口国的技术—环境壁垒前后出口国企业的成本分布如图6-1所示。

图6-1 技术—环境壁垒的价格控制机制

在图6-1中,纵轴表示商品的成本或价格,横轴表示出口国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假定该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为P0,则在没有技术—环境壁垒的情况下,出口国企业的产量为Q1,出口到进口国市场的单位产品的利润为W。当进口国的技术环境标准、技术法规等与出口国的技术环境标准、技术法规等不一致时,或者进口国有意设置技术性贸易障碍时,出口国企业为了使其产品满足进口国的各种标准要求势必要对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进行调整,这样,额外增加的费用使出口国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AC)、平均可变成本曲线(AVC)和平均固定成本曲线(AFC)向上移动到(ACT)、(AVCT)和(AFCT)。在出口国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其出口产品的价格将上升到P1。而价格的提高无疑将降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便是技术—环境壁垒对进口产品的价格控制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