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线损指标体系及其管理方法

线损指标体系及其管理方法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线损管理的指标体系由线损率指标和线损管理小指标两大类组成,其中线损率指标13个,线损管理小指标17个。线损率指标直接反映线损的管理水平;同时,只有通过对线损管理小指标的控制,才能实现降低线损率的目的。

线损指标体系及其管理方法

1.供电企业电能损耗管理组织体系的确立

线损管理网络如图5-14所示。

图5-14 线损管理主流程图

线损管理领导小组;由企业主管生产的领导(或总工)任组长,分管用电营销的领导任副组长,成员有分管生产和用电的副总工计生技、调度运行、市场营销电力稽查、企业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线损归口管理部门: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设置一名专职线损管理专责,负责全局线损管理的日常生活。

其他需要配备专(兼)职线损专责部门:市场营销部、调度运行部、供电所。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工作流程,如图5-15所示。

2.线损指标管理

线损管理是以指标管理为核心的全过程管理,其模型如图5-16所示。

(1)线损指标评价体系。

线损管理的指标体系由线损率指标和线损管理小指标两大类组成,其中线损率指标13个,线损管理小指标17个。

线损率指标包括:企业综合线损率、35kV及以上电网综合线损率、35kV及以上单条线路线损率、10(6)kV及以上高压综合线损率、10kV综合线损率、10kV公用线路综合线损率、10kV单条线路线损率、0.4kV低压综合线损率、0.4kV城区低压综合线损率、0.4kV低压综合线损率、0.4kV单台区线损率、0.4~10kV综合线损率、理论线损率。

图5-15 线损管理工作流程图

图5-16 线损指标全过程管理模型图(www.xing528.com)

线损管理小指标包括:变电站(所)用电量、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功率因数、电容器可用率(可投运率)、企业供电综合电压合格率、电压允许偏差值(客户端)、电能表周期轮换率、电能表修调前检验率、电能表修调检验合格率、现场检验率、现场检验合格率、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周期受检率、计量故障差错率、电能表实抄率、电量差错率、月末及月末日24小时抄见售电量的比重、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性。

线损率指标直接反映线损的管理水平;同时,只有通过对线损管理小指标的控制,才能实现降低线损率的目的。

(2)线损率指标核定。

线损率指标的核定过程是指供电企业以近期线损理论计算值、历史线损统计值和影响线损率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修正因素为基础,在综合应用管理学中的“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和“强化理论”后建立起考核和激励双指标模式的过程。

主要修正因素有:系统电源分布的变化,电网结构的变化,电网更新、改造及降损措施工程的影响,电网运行方式和潮流分布的变化,用电荷负增长和结构的变化,新增大宗工业用户投运的影响,其他重大因素的影响等。

(3)双指标管理模式。

双指标模式是指在下达线损指标时,分别下达两个层次的线损指标,第一个层次的指标称为考核指标,第二个层次的指标称为激励指标,同时根据公平原则,保证技术参数相近的线路或台区下达的指标相同。考核指标属于相对容易完成的指标,一般以线损的平均管理水平为依据,被考核单位完成该指标后不奖励或少奖励,若完不成,则重罚,实现对考核单位的负强化激励。激励指标根据各单位实际,一般以不同程度高于线损的平均管理水平为依据,被考核单位能完成则重奖,完不成则少奖,实现对考核单位的正强化激励。该指标建立后,对于被考核单位来说,形成期望不断提高线损管理水平来实现自身收益的提高;对于企业来说明线损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得到可持续提高。

(4)线损指标的分级控制管理。

供电企业要根据线损指标、核定结果,按照线损管理职责范围实行分级、分线、分台管理控制。以企业综合线损率、35kV及以上电网综合线损率、10kV公用线路综合线损率、变电站(配电所)母线电量不平衡率等指标管理为主线,环环相扣,不留漏洞,建立起线损指标分类、分级、控制、考核体系,实现线损指标管理的全过程可控和在控。

(5)线损统计、分析。

线损统计分析工作是供电企业线损全过程闭环管理的重要环节。正确、及时、科学的线损统计分析可以找到线损管理中存在不足,揭示线损管理中被表象所遮盖的症结,为下一阶段节能降损工作指明重点和方向,使节能降损工作开展得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另外通过客观的统计分析,可以落实各部门线损管理责任,也是全面落实县供电企业线损指标考核的依据和基础。

线损分析的主要方法有:电能平衡分析法、实际线损与理论线损对比分析法、固定损耗与可变损耗比重对比分析法、实际线损与历史同期比较分析法、与平均水平比较分析、与先进水平比较分析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