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自下而上作业认定的实施方法与流程

自下而上作业认定的实施方法与流程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下而上”方式主要是从基层开始逐级向上汇报自身作业情况,最后由上级加以批复和认定所需要的作业。比较常见的做法是通过与基层员工和部门经理进行交谈,对他们履行职责和任务所需要做的工作加以判断,以此作为作业定义的基础,自下而上地确定工作范围,逐一认定各项作业。

自下而上作业认定的实施方法与流程

作业认定是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计算制度的关键所在。进行作业成本计算,首先要对企业所发生的各项消耗资源的作业进行认定,尤其是对其主要作业要清楚地加以定义和描述,为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管理提供明确可靠的依据。

作业认定就是对每项消耗资源的作业进行定义,识别每项作业在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与其他作业的区别,以及每项作业与资源耗用之间的联系等。

作业认定的方式可以“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当然比较合理而稳妥的做法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相结合。

所谓“自上而下”,即站在企业高层角度予以审视和认定作业,一般是根据企业总的生产业务流程,包括从产品设计、工艺安排到生产、检验、包装、储运等全过程,自上而下进行分解,进一步确定为子流程和具体作业。这种方式可以广泛地收集企业生产流程资料,并将它们分解到适当的详细程度。

“自下而上”方式主要是从基层开始逐级向上汇报自身作业情况,最后由上级加以批复和认定所需要的作业。比较常见的做法是通过与基层员工和部门经理进行交谈,对他们履行职责和任务所需要做的工作加以判断,以此作为作业定义的基础,自下而上地确定工作范围,逐一认定各项作业。

自上而下模型中认定的作业往往较少而显得不够具体,作业定义范围比较宽泛,虽然反映快捷,但不便于应用到流程改进上;自下而上方式反映的作业更为具体和详细,有利于提供关于流程优化方面的信息,但模型中包含的作业可能会过于细致,据此进行费用归集分配显得比较费时费力,从而可能违背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在实务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这两种方式往往需要结合起来运用,使得作业认定详略得当,既能满足需要,又能保证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管理的可行性及效率。(www.xing528.com)

为了对认定的作业作进一步分析,一般要对所认定的诸项作业进行适当归类,并按照一定次序编制作业清单。例如,某变速箱制造企业的作业清单如表13-2所示。

表13-2 某企业作业清单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