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82005—2012年中部地区工业生态化转型IOOE模型分析图西部地区,2005—2011年间工业投入、占用、产出呈逐年增长趋势,排放则逐年减小。

区域生态环境分析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工业由于各种因素在发展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工业也不例外。为了对中国工业生态化进程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了解不同区域生态化发展的特征,下文将进一步分区域对工业生态化进行测度。

4.2.3.1 东、中、西部区域工业生态化分析

通过基础数据的收集,与整体区域分析类似,依据IOOE模型典型情形计算方法,计算出中国区域工业投入、占用、产出与排放量计算结果,并仍然通过均值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如下结果。

表4—6 2005—2012年区域投入、占用、产出与排放处理后结果

续表

数据来源:作者经统计数据计算结果所得。

采用同样的均值法对投入、占用、产出、排放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IOOE模型下的三种典型情形分析方法,得出2005—2012年东、中、西部区域间工业生态化转型的IOOE模型分析如下。

(1)东部地区,2005—2012年间工业投入、占用、产出呈逐年增长趋势,排放则逐年减小。年均增长以产出增幅最快为16.84%,其次为投入增幅15.14%,占用增幅较慢为8.59%,排放年增长率为-0.68%。将这种变化特征与产业生态化三种典型情形相比,可以看出中国东部地区工业生态化已经跨越了从典型情形1向情形2的转变,正逐步从产业生态化的转型过渡型向生态文明型转变。

图4—7 2005—2012年东部地区工业生态化转型IOOE模型分析图

资料来源:作者经统计数据计算结果所绘,下同。

(2)中部地区,2005—2012年间工业投入、占用、产出、排放呈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中产出增幅最快,年均增长22.02%,投入年增21.82%,占用与排放增幅较慢,年均增长分别为5.42%与2.03%。中部地区工业投入、占用、产出与排放四个指标增速虽不同,但均仍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这种变化趋势与IOOE模型中三种典型情形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其工业生态化仍处于转型过渡阶段,属于转型过渡型工业。

图4—8 2005—2012年中部地区工业生态化转型IOOE模型分析图

(3)西部地区,2005—2011年间工业投入、占用、产出呈逐年增长趋势,排放则逐年减小。年均增长以产出增幅最快为22.47%,其次为投入19.21%,占用增幅较慢为6.73%,排放年增长率为-2.72%。同样将这种变化与三种典型情形对比,可知西部地区工业生态化处于由转型过渡型向生态文明型转变阶段。

图4—9 2005—2012年西部地区工业生态化转型IOOE模型分析图

4.2.3.2 东、中、西部工业生态化比较分析

(1)典型情形分析(www.xing528.com)

在对东、中、西部各区域工业生态化分析之后,将三者进行比较分析,三者2005年、2009年、2012年典型情形分析图如下。

图4—10 2005年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生态化转型IOOE模型分析图

图4—11 2009年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生态化转型IOOE模型分析图

图4—12 2012年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生态化转型IOOE模型分析图

从投入来看,东、中、西部地区投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5.14%、21.82%及19.2%,在这种投入增长率下,产出增长率分别为16.84%、22.02%及22.47%,因此单从投入产出上分析,西部地区拥有更高的投入产出比,东部其次,而中部产出虽高,但却是建立在同样高的投入水平上。再从占用与排放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占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59%、5.41%、6.73%,排放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67%、2.02%、-2.7%。综合来看,东、中、西部三区域中,中部地区工业生态化转型面临最为严峻考验,投入、占用、产出与排放四个指标均处于三者中最高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工业生态化发展无向生态文明型转变的趋势;东部与西部地区虽然排放指标为负增长状态,但投入与占用指标仍均呈增长趋势,相对而言西部占用增长率稍低于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投入增长率高于西部地区。因此对东西部而言,其工业生态化转型趋势虽较中部地区稍为明朗,但在今后生态化转型中应在保持产出继续增长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东西部地区占用。

(2)指标分析

在东、中、西部典型情形分析中,我们虽然得出中部地区工业生态化转型形势严峻、东西部较为明朗的结论,但对于东部与西部到底谁在生态化转型中处于相对的优势,以及该过程中经济与生态二者的各自情形分析不够。因此,下文将进一步采用指标分析,以改进熵值法对区域产业生态化转型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以下各地区工业生态化转型指数(表4—7)。

表4—7 2005—2012年东、中、西部地区工业生态化转型指数

数据来源:作者经统计数据计算结果所得。

从上述东、中、西部工业生态化转型指数结果可以看出,三大区域产业生态化程度逐年提高,但三个指数中东部生态化转型指数均值最高,西部居中,中部生态化转型指数均值最低。结合前文工业生态化转型的典型情形分析,我们认为在中国工业生态化转型过程中,东部地区稍微领先,其次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工业生态化进程最慢。但这似乎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因为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其工业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为何其生态化转型进程还优于中部地区呢?这个问题我们将在下文对经济与生态效应具体分析中解答。

根据前文对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指标分析,我们计算出投入生产力、占用生产力、排放生产力、投入排放比、占用排放比与投入占用比值,进而得出经济与生态效应指数。

表4—8 2005—2012年东、中、西部经济与生态效应指数

图4—13 2005—2012年东、中、西部工业生态化经济与生态效应指数变化趋势

图表数据资料来源:作者经统计数据计算结果所得。

从上述图表我们可以看出,在经济效应方面,2005—2012年东、中、西部经济效应指数呈增长趋势,且东部地区均值高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在生态效应方面,三地区指数亦呈增长趋势,但西部地区均值高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最低。也就是说在工业生态化转型过程中,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效应与生态效应指数的关系表现为:经济效应上,东部高于中部高于西部,生态效应上,西部高于中部高于东部。结合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理解为:在中国工业生态化转型过程中,东部地区虽在经济上领先其他两个地区,但在生态上破坏最严重;东部地区虽经济发展程度不高,但其生态环境也是三区域中的最优;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为超过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又高于西部地区,因此其生态化转型形势最为严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前文提出的,为什么西部生态转型进程会优于中部:虽然西部地区工业发展速度并不是很快,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其生态并未受到类似东、中部地区程度破坏,生态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态化转型的进程,这与区域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