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坝基处理方案设计

坝基处理方案设计

时间:2023-06-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1.8.1坝基开挖及处理下水库坝址区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登封群黑云斜长片麻岩,片麻理产状走向290°~320°,倾向SW,倾角20°~30°。

坝基处理方案设计

5.1.8.1 坝基开挖及处理

下水库坝址区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登封群黑云斜长片麻岩,片麻理产状走向290°~320°,倾向SW,倾角20°~30°。前期施工时,对开挖过程中发现的软弱夹层采用全部挖除的处理方案,因此大坝基础大多为微风化至新鲜岩石,属弱至微透水岩石。

坝址区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为主,无统一地下水位。河床段坝基岩体完整,灌浆段岩石的透水率一般小于1Lu。

大坝左右岸新建坝段弱风化基岩均埋置较深,左坝肩出露基岩风化强烈,强风化层厚度最大35m,但钻孔压水试验ω值不大,属弱透水岩石;右坝肩出露基岩强风化层厚度最大28m,属弱透水~中等透水岩石。

考虑到新建左岸坝段(桩号0+13.70~0+092.50)坝高低于20m,承受水压较低,正常蓄水位260.00m时坝基以上水头约10m,因此对于左岸新建坝段结合“相对不透水层”线位置,将大坝基础做在强风化卸荷带岩体的下部,对开挖过程中发现的断层破碎带全部挖除,按强风化岩体的抗剪断指标取值,以确保大坝稳定。同时沿坝轴线方向0+020.80~0+080.70段设一条4.0m宽齿墙,槽深至弱风化基岩,回填C20的钢筋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齿墙,齿墙最大深度7.6m,齿墙沿坝轴线方向设一道帷幕灌浆,灌至相对隔水层以下5.0m,除确保大坝基础稳定外,确保大坝基础渗透稳定。

右岸(桩号0+490.00~0+522.00)新建坝段坝高也较低,也无大的断层通过,但存在多层云母片岩软弱夹层,鉴于该段采用坝基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防渗是可行的,建基面按“强风化卸荷带下限”控制。

5.1.8.2 坝肩支护

由于大坝加高改建后,大坝相对加长,加高后的大坝长度为508.3m(招标阶段为526.3m,施工期优化缩短),其中左岸加长78.8m,右岸加长32m(招标设计阶段为50m,施工图阶段优化缩短)。

左岸为花岗片麻岩,部分为强风化岩体,大部为弱风化岩体,开挖坡比1∶0.6,对弱风化岩体采用C20混凝土素喷厚0.1m。其他部分采用挂网喷混凝土支护,支护参数为砂浆锚杆直径22mm,间排距2.0m,长度4.0m,钢筋网片6@150×150,喷C20混凝土厚0.1m。

右岸边坡表面局部为土加石边坡,开挖坡比1∶0.6,在292.00m、281.00m高程分级设有马道,马道宽2.0m,全部采用挂网喷护,支护参数同左岸。

5.1.8.3 坝基固结灌浆

为改善坝基岩石的力学性能,加强坝基岩体的整体性,提高其强度和变形模量,降低渗流量,使坝址处较大的应力均匀传到岩石中,故对基础开挖面进行全断面固结灌浆。固结灌浆孔孔距3m,孔深8m,梅花形布置。固结灌浆压力采用0.4~0.7 MPa,以不抬动基础岩体为原则,灌浆孔排与排之间和同一排孔内孔与孔之间分为二序施工。(www.xing528.com)

5.1.8.4 坝基防渗帷幕

已建大坝坝基为花岗片麻岩和角闪片麻岩,大多为微风化至新鲜,基本上为弱至微透水,地质条件较好,但存在软弱夹层及断层构造问题,仍需做防渗处理。原设计在河床坝段设双排帷幕,岸坡坝段设单排帷幕,但由于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帷幕灌浆压力偏低,帷幕孔彼此错位不能衔接,少数孔、段空缺没有灌注,造成帷幕灌浆未封闭、缺口大、坝体渗漏量较大的现状,因此需对大坝重新进行帷幕灌浆设计。

按照规范要求,帷幕防渗标准为透水率小于1Lu,帷幕深度应伸入到相对不透水层以下3~5m。本次设计桩号0+127.30~0+419.90之间设双排帷幕孔,其余部位设单排孔,孔距2m,排距1.1m。帷幕灌浆线路总长度为580m,总深度11000m,单孔最大深度50m(含坝内钻孔部分),最大灌浆压力3MPa。帷幕在两坝肩进行了延长,其中左坝肩延长29m,右坝肩延长42.7m,两端延长均深入中等~微风化岩石内。下游排帷幕孔与排水孔的最小间距在坝基面处为2m。

施工时先灌注下游排,后灌注上游排,每排帷幕灌浆孔均分三序施工。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施工方法,上游排孔深为设计深度,下游排孔深取设计深度的0.6倍,灌浆压力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结合已建大坝设计情况,226.00m高程以下帷幕灌浆可在基础排水廊道(断面尺寸2.5m×3.5m)内进行,帷幕灌浆孔距廊道上游壁0.5m,钻孔铅直向下;226.00m高程以上已建坝体的帷幕灌浆考虑从坝顶钻孔进行灌注,新建坝体的帷幕灌浆则采用坝内埋管的方法进行灌注;两岸坝头部位的帷幕根据相对不透水层的范围和高程,左右岸坝头均布置有灌浆洞(断面尺寸2.5m×3.5m),其中左岸延伸长度29m,帷幕方向偏向上游,与坝轴线夹角15°;右岸延伸长度42.7m,帷幕方向与坝轴线相同。

5.1.8.5 坝基排水

坝基排水孔设在帷幕下游侧,待帷幕灌浆完成后实施。坝基主排水孔孔径φ110mm,间距2.5m,副排水孔孔径φ110mm,间距5m。主、副排水孔总深度3300m,其中主排水孔总深度为3060m,主排水孔单孔最大孔深20m,副排水孔孔深6.0m。

已建坝体在桩号0+127.30~0+420.00之间设有基础灌浆廊道(断面尺寸2.5m×3.5m),桩号0+092.50~0+127.30、0+420.00~0+490.00之间改为0.8m×0.8m的排水洞(对准坝体排水管),新建坝段内也布置0.8m×0.8m的排水洞与已建坝体排水洞相连。因此坝基排水孔在有基础灌浆廊道部位仍在廊道内钻设,钻孔距廊道下游壁0.25m,倾向下游15°,孔深为设计深度;其余部位排水孔可从坝体已设或新设排水管内向下钻进至设计深度。

已建坝体在距坝轴线下游6m处设置有基面排水廊道(断面尺寸1.5m×2.1m),在基面排水廊道内另设一排副排水孔,钻孔距廊道上游壁0.5m,铅直向下。

176.00m高程以下坝基排水孔渗水汇入集水井(已建)后,由泵抽至176.00m高程横向排水廊道排出坝外;176.00m高程以上渗水可由各横向廊道排至坝下游。

集水井布置在166.00m高程基础灌浆廊道下游侧,桩号0+221.00,集水井直径1.2m,深6m,通过无砂混凝土管与基础排水廊道和164.30m高程横向排水廊道相连通。根据渗水观测,推算老坝最大渗水量约6912m3/d,采用防渗面板后,计算渗水量为2000m3/d,合83m3/h。选用300QTJ200—24×1井用潜水泵,设计流量200m3/h。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