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近红外相机:伪装检测的利器

数字近红外相机:伪装检测的利器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红外相机是对波长在780~3000nm范围的电磁波感应敏感的数字成像设备。数字近红外伪装检测就是利用数字相机采集目标和背景的近红外数字图像,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做出处理后输出,作为目标近红外伪装效果评估的依据。图2-8红外截止滤镜因此,将数字相机中的ICF移除,并在镜头前加装一块红外通过滤镜,将可见光滤除,这时CCD接收到的只有近红外光,在满足相机曝光和聚焦的光线强度下可以生成较纯粹的近红外数字图像。

数字近红外相机:伪装检测的利器

近红外相机是对波长在780~3000nm范围的电磁波感应敏感的数字成像设备。它的出现及其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为近红外伪装检测提供了更便利的实现手段——数字近红外伪装检测。数字近红外伪装检测就是利用数字相机采集目标和背景的近红外数字图像,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做出处理后输出,作为目标近红外伪装效果评估的依据。

普通的数字相机的核心感光元件是CCD或者CMOS,它们的感光范围一般为400~1200nm,其中700~1200nm的光谱区域就是通常所指的近红外区,CCD/CMOS成像的数字相机在理论上都能够对近红外产生与可见光同等的感光响应,此时,为了消除近红外对可见光成像的影响,厂家会在数字相机的CCD和镜头之间加装一个红外截止滤镜(ICF,图2-8),可以有效衰减或防止红外线紫外线进入CCD,这样能够在很大限度上降低相机对近红外波段的敏感度,由此减少拍摄影像和人眼观察的可见光影像之间的差异度。

图2-8 红外截止滤镜(www.xing528.com)

因此,将数字相机中的ICF移除,并在镜头前加装一块红外通过滤镜(IPF),将可见光滤除,这时CCD接收到的只有近红外光,在满足相机曝光和聚焦的光线强度下可以生成较纯粹的近红外数字图像。近红外图像不仅能够综合反映目标和背景的近红外光谱特性,同时也能显现这两者在近红外波段的匹配融合程度,因此,可以作为目标在近红外波段伪装效果的评判依据。这种近红外数字图像能够在计算机(PC)平台上进行进一步数据处理工作,也可以挖掘提取其他信息并存储、打印、分发和传输,也可以和普通彩色数字图像通过软件工具进行多通道的数据融合,输出彩色的红外图像(CIR image),能够兼容传统的照相方式,达到近红外伪装检测的目的。这就是依托当前数字相机和数字摄像设备的近红外伪装检测技术。

与传统基于胶片的近红外照相检测方式相比,数字近红外伪装检测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近红外数字影像,以便于实时评判和数据后处理及传输;基于CCD测光自动聚焦,影像能得到正确的聚焦和曝光;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因此,无须昂贵的红外胶卷和复杂的冲洗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