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及计算方法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及计算方法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可以用模拟实验及运行经验确定。图6-8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3.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6-8所示,两针内侧的保护范围,先按单针法作出较高针1的保护范围,然后经过较低针2的顶点作水平线与之交于点3,设点3为一假想针的顶点,此时可作出两等高针2和3的联合保护范围,图6-8中。至于两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则仍按单针计算。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及计算方法

避雷针(线)是以其自身挺立在地面上而使地面电场发生畸变。但电场畸变的范围究竟是有限的,所以当雷电先导从云中开始放电时,避雷针(线)不能影响它的发展路径。只有当先导放电发展到离地面一定高度H时,地面上的突出物如避雷针(线)才可以影响先导的发腰方向,使先导沿着电场强度较大的方向击向避雷针(线)。这个定向高度H的大小显然与避雷针(线)本身的高度h有关。根据经验,当h≤30m时,避雷针引雷的定向高度只约为20h;避雷线引雷的定向高度H约为10h。当h>30m时,H基本上可取为常数H=600m(对避雷针)或300m(对避雷线)。

图6-6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h—避雷针的高度;hx—被保护物的高度;ha—避雷针的有效高度;ha=h-hx;rx—在hx的高度

所谓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是指被保护物在此空间范围内不致遭受雷击。由于放电的路径受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因此要保证被保护物绝对不受雷击是非常困难的,一般采用0.1%的雷击概率就行了。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可以用模拟实验及运行经验确定。

1.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如图6-6所示,避雷针在地面的保护半径r=1.5h。从针的顶点向下作与针成45°的斜线,构成锥形保护空间的上部,从距针底各方向1.5h处向避雷针0.75h高处作连接线,与上述45°斜线相交,交点以下的斜线构成了锥形保护空间的下部。

2.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www.xing528.com)

图6-7 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D—两避雷针间的距离;2bx—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最小宽度;rx—单支避雷针在hx高度的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RO—通过两针顶点及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O的圆弧的半径,O点位于h-D/7p的水平面上;h0—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限的最低点的高度或假想避雷针的高度

如图6-7所示,两针外侧的保护范围与单支时相同;为确定两针间的保护范围需首先求出假想避雷针的高度h0=h-D/7p,而此针在O-O'截面上的保护宽度如图6-7中右上角所示,它在地面上一侧的保护宽度为1.5h0,双针在hx水平面上保护范围的截面如图6-7中左下角所示。注意,要两针对被保护物能构成联合保护,即使被保护物高度为零,两针间的距离也必须小于7hap。ha是避雷针的有效高度,ha=h-hx;p是针高影响系数。

图6-8 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3.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如图6-8所示,两针内侧的保护范围,先按单针法作出较高针1的保护范围,然后经过较低针2的顶点作水平线与之交于点3,设点3为一假想针的顶点,此时可作出两等高针2和3的联合保护范围,图6-8中。至于两针外侧的保护范围则仍按单针计算。

两针联合起来的保护作用比两支孤立的单针大得多。由于两针之间受到了良好的屏蔽作用,所以其间就很少受雷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