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品可靠性与标准选择

产品可靠性与标准选择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范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度)。可靠性定义的要素有三个“规定”:一是规定条件,指集成电路工作的电压、温度条件等。如微处理器的最大工作频率会随着使用的时间蜕化而减小,可以规定一个下限;不可小于2 GHz作为衡量CPU可靠性与寿命的一个标准。选择合适的可靠性标准会是一个平衡多种因素的最终结果。

产品可靠性与标准选择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在规定的范围(如时间、公里数)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可靠度)。可靠性定义的要素有三个“规定”:

一是规定条件,指集成电路工作的电压、温度条件等。工作温度越高,电压越高,集成电路与器件承受的负荷越重,失效的概率就越高,所以可靠度的规范一定要限定器件工作的条件,工作负荷量越大(如时间、公里数),器件失效概率越高。

二是规定功能,是指集成电路或器件功能测量的某些指标参数。硬的指标就是“Yes or No”,能,或是不能,比如说击穿特性:一旦栅氧化层被高压击穿,就不可回复,器件也就因此失效。软的指标是指器件仍然可以工作,但是性能不如初始的状态优良,所以“软指标”必须要对参数予以度量并规定是小的界限。如微处理器的最大工作频率(fmax)会随着使用的时间蜕化而减小,可以规定一个下限;不可小于2 GHz作为衡量CPU可靠性与寿命的一个标准。又如对于集成电路的基本器件MOSFET,通常规定源漏饱和电流(ID(sat))不得低于90%的初始值,等等。(www.xing528.com)

三是规定的范围,对于集成电路元器件,往往就是它的使用寿命。不同的应用场合对这个寿命有不同的要求,比如宇航应用对于这个寿命的要求就极高,所以这个“规定的范围”一定要考虑具体的应用场合。此外,可靠性与价格有直接的关联,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越严,成本就越高,价格相应也高。传统上的集成电路通常沿袭其他行业对寿命的要求,比如通常要求10年以上。所以,早期对MOSFET的寿命要求大都规定为10年。但是当今,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日益频繁,比如手机的平均更换频率为3年,这种产品的“心理”寿命比产品的“物理”寿命要来的短得多,所以这个“规定的范围”还与市场的具体情况有关。选择合适的可靠性标准会是一个平衡多种因素的最终结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