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具体来说,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一般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的生理反应越明显、越强烈,死亡危险性也越大。电流达到50mA以上,就会引起心室颤动,有生命危险,100mA以上的电流,足以致死。人体阻抗主要由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接触电压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电源频率、皮肤潮湿程度、接触面积、施加的压力、温度等因素决定。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触电的危险程度与流过人体的电流大小、电流类型、持续的时间、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人体的状况(性别、健康、年龄)等因素有关。具体来说,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

一般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的生理反应越明显、越强烈,死亡危险性也越大。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取决于触电电压和人体电阻。人体电阻主要由表皮电阻和体内电阻构成,体内电阻一般较为稳定,约为500Ω左右,表皮电阻则与表皮湿度、粗糙程度、触电面积等有关。一般人体电阻在1~3kΩ之间。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就越明显,感应就越强烈,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就越短,致命的危害就越大。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人体对所通过大小不同的电流所呈现的反应,通常可将电流划分为三级。

(1)感知电流 是指电流流过人体时可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一般认为是1mA。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

(2)摆脱电流 是指人在触电后能够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一般认为是10mA(有效值,下同),成年男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6mA;成年女性平均摆脱电流约为10.5mA。

(3)致命电流 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电流达到50mA以上,就会引起心室颤动,有生命危险,100mA以上的电流,足以致死。而接触30mA以下的电流通常不致有生命危险,但也有可能引起二次伤害,造成严重后果。考虑到可能造成严重二次事故的场合,人体允许的工频电流应按不引起强烈痉挛的5mA考虑。

2.电流的类型

工频交流电的危害性大于直流电,因为交流电主要是麻痹破坏神经系统,往往难以自主摆脱。常用的50~60Hz的工频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最严重。低于20Hz时,危险性相对减小;2000Hz以上时死亡危险性降低,但容易引起皮肤灼伤。

电流的类型不同对人体的损伤也不同。直流电危险性比交流电小很多。直流电一般引起电伤,而交流电则电伤与电击同时发生。

3.电流持续的时间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可以用电流与时间乘积(也称电击强度)来表示电流对人体的危害。人体触电,通过人体电流的持续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就愈大。这主要是因为:通电时间越长,触电面要发热出汗,而且电流对人体组织有电解作用,使人体电阻降低,后果严重;另一方面,心脏收缩扩张的间歇对电流最敏感,人的一个心脏搏动周期(约为750ms)中,有一个100ms的易损伤期,若电流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与电伤期相重合即使电流较小,也会引起伤害以及颤动,造成很大的危险。

据调查统计,触电1~5min内急救,90%有良好的效果,10min内60%救生率,超过15min希望甚微。

4.人体的状况(www.xing528.com)

触电伤害程度与人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除了人体电阻各有区别外,女性比男性对电流敏感性高;遭电击时小孩要比成年人严重;身体患心脏病、结核病、精神病内分泌器官疾病或醉酒的人,由于抵抗能力差,触电后果更为严重。另外,对触电有心理准备的,触电伤害轻。

皮肤电阻是决定人体电阻的主要因素。人体电阻是不确定的电阻,皮肤干燥时一般为几千欧左右,而一旦潮湿可降到1000Ω以下(冬季及皮肤干燥时,人体电阻可达1.5~7kΩ;皮肤裂开或破损时,电阻可降至300~500Ω)。

人体阻抗与皮肤状态的关系:

角质层损伤,将使人体阻抗大大下降;

②皮肤潮湿将使人体阻抗下降;

③汗液将使人体阻抗下降;

④皮肤受到污染,尤其是导电性物质的污染将会使人体阻抗下降。

人体并非纯电阻,而是由电阻与电容组成的阻抗(因人体为一有机体,因此存在少量的电容分量)。人体电容只有数皮法至数微法,工频条件下可以忽略不计,将人体阻抗看作纯电阻。

人体电阻是皮肤电阻与体内电阻之和。皮肤由外层的表皮和表皮下面的真皮组成。表皮最外层的角质层是由鳞状死细胞紧密排列成的膜状物,厚度一般不超过0.05~0.2mm。在干燥和干净的状态下,角质层的电阻率可达1×105~1×106 Ω·m,表皮电阻高达数万欧。但表皮有很多微孔保持内外相通,而且容易受到机械破坏和电击穿,计算人体电阻时一般不予考虑。体内电阻约为数百欧。

在通电瞬间,人体各部分电容由于尚未充电而相当于短路状态。此时的人体电阻近似等于体内电阻。人体阻抗主要由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接触电压大小、电流持续时间、电源频率、皮肤潮湿程度、接触面积、施加的压力、温度等因素决定。接触电压在50V以下时,人体总阻抗有很大的变化,随着接触电压的增加,人体总阻抗与皮肤阻抗的关系越来越小,皮肤被击穿后人体总阻抗接近人体内阻抗。同样的条件下,直流时人体所呈现的总阻抗高于交流时的总阻抗,也就是说人体总阻抗会随着电流频率的上升而减小。

5.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

电流由一手流入,另一手或一足流出,电流通过心脏,即可立即引起室颤;通过左手触电比通过右手触电严重,因为这时心脏、肺部、脊髓等重要器官都处于电路内;电流自一足流入经另一足流出,通过心脏很少,造成局部烧伤,对全身影响较轻;电流通过头部会使人昏迷;电流通过脊髓会使人截瘫,电流通过中枢神经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失调而导致死亡。

因此,从左手到胸部是最危险的电流路径;从手到脚(尤其是从左手至右脚)也是很危险的电流路径;从脚到脚是危险性较小的电流路径。总之,流过心脏的电流越大,越危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