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计量器具测量孔、轴尺寸的方法

普通计量器具测量孔、轴尺寸的方法

时间:2023-06-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表中,还可相应地查出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μl,这个数值可作为选择计量器具的依据。表3-2、表3-3分别列出了游标卡尺、千分尺、比较仪等普通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数值,根据上述要求,所选的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数值应小于或等于其允许值μ1,这就是选择计量器具的基本原则。在选择时,如有多个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数值均小于允许值,应挑选其中最大者,以降低测量成本。

普通计量器具测量孔、轴尺寸的方法

1)工件的误收与误废

如果以被测工件的极限尺寸作为验收的边界值,在测量误差的影响下,实际尺寸超出公差范围的工件有可能被误判为合格品;实际尺寸处于公差范围之内的工件也同样有可能被误判为不合格品。这种现象,前者称为“误收”,后者称为“误废”。

误收的工件不能满足预定的功能要求,使产品质量下降;而误废则会造成浪费。这两种现象都是有害的。相比之下,误收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为了降低误收率,保证工件的验收质量,GB/T3177中规定了内缩的验收极限。内缩量称为安全裕度,用A表示。如图3-3所示,LMS表示最小实体尺寸,MMS表示最大实体尺寸。验收极限分别由被测工件的最大、最小极限尺寸向其公差带内内缩一个安全裕度A值,这就形成了新的上、下验收极限。

图3-3 验收极限的配置

安全裕度A,实际上就是测量不确定度μ的允许值。设定安全裕度数值时,必须既使误收率下降,满足验收要求,又不致使误废率上升过多,造成产品经济指标的上扬。根据生产中的统计结果,国家检验标准给出的安全裕度A值约为工件公差的5%~10%。A的具体数值,可根据被测尺寸的标准公差数值,查阅表3-1。在此表中,还可相应地查出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μl,这个数值可作为选择计量器具的依据。

表3-1 安全裕度A和计量器具不确定度的允许值μ1 (单位:mm)

续 表

内缩的验收极限,考虑了测量误差和工件形状误差对工件验收的影响,合理地降低了误收率,从而保证了验收工件原定的设计要求。

2)计量器具的选择

使用普通计量器具测量验收工件时,在查表确定安全裕度A值并计算出验收极限之后,重要的一步就是根据与安全裕度相对应的计量器具不确定度允许值μ1来选择适当的计量器具。表3-2、表3-3分别列出了游标卡尺、千分尺、比较仪等普通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数值,根据上述要求,所选的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数值应小于或等于其允许值μ1,这就是选择计量器具的基本原则。

表3-2 游标卡尺、千分尺的不确定度数值 (单位:mm)

注:①当采用比较仪测量时,千分尺的不确定度可小于本表规定的数值。
②当选用的计量器具达不到GB/T3177规定的μ1值时,在一定范围内,可采用大于μ1的数值,此时应按下式计算相应的安全裕度A′值,再由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分别向公差带内移A′值,定出验收极限:A=/0.9。

表3-3 比较仪的不确定度数值 (单位:mm)

注:测量时,使用的标准器由4块1级(或4等)量块组成。

在选择时,如有多个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数值均小于允许值,应挑选其中最大者,以降低测量成本。

【例3-2】工件为φ50f8(),试确定验收极限并选择计量器具。(www.xing528.com)

解:(1)确定安全裕度A

根据工件公差IT=0.039mm,查表3-1得:

A=0.003mm,μ1=0.002 7mm

(2)选择计量器具

根据工件尺寸φ50及μ1值,查表3-3得,分度值为0.002mm的比较仪可满足要求,其不确定度为0.001 8mm,小于其允许值。

(3)确定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最大极限尺寸-A

=50-0.025-0.003=49.972mm

下验收极限=最小极限尺寸+A

=50-0.064+0.003=49.939mm

【例3-3】工件与上例相同,因缺乏比较仪,现采用分度值为0.01mm的外径千分尺测量,试确定其验收极限。

解:(1)若用分度值为0.01mm的外径千分尺作绝对测量,查表3-2得:

=0.004mm>0.002 7mm

按表3-2注②的说明,则必须扩大安全裕度来满足要求。

A′=/0.9=0.004/0.9=0.004 4mm≈0.004mm

验收极限则按上述计算的安全裕度A′来确定

上验收极限=最大极限尺寸-A′

=50-0.025-0.004=49.971mm

下验收极限=最小极限尺寸+A′

=50-0.064+0.004=49.940mm

(2)若用分度值为0.01mm的外径千分尺以量块为标准器作比较测量,千分尺的不确定度减小至60%,即千分尺的不确定度=0.004mm×60%=0.002 4<0.002 7,故能满足使用要求,验收极限与例3-2相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