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了解机器人发展演进及其应用

了解机器人发展演进及其应用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机器人产生以来,通常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二代是感知机器人,即自适应机器人,它是在第一代机器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们对外界环境有一定感知能力,并具有听觉、视觉、触觉等。智能机器人在发生故障时,通过自我诊断装置能自我诊断出故障部位,并能自我修复。这是一台用于压铸的五轴液压驱动机器人,手臂的控制由一台计算机完成。

了解机器人发展演进及其应用

一、设计行走部分

首先设计底部,即行走部分,参考设计如图7-6所示。

图7-6 腿部齿轮安装

这里我们利用 15 孔圆梁等零件,可以设计一个初步的加速结构,在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轴套的数量。安装好轴后,穿插链齿轮,如图7-7所示。

图7-7 穿插链齿轮

在穿插链齿轮时,要用 13 孔圆梁将链齿轮外部链接固定,设计左右对称结构,并利用 5×7 框架将两者固定连接。在固定时需要先设计固定连接部分,如图7-8所示。

图7-8 固定连接结构设计

设计固定连接结构用来固定底部,然后准备好一些销子,用来做履带上的支架,如图7-9所示。

图7-9 履带固定前销子的准备

在选用销子时,要注意销子穿插的孔数。接下来进行履带支架的固定,如图7-10所示。

图7-10 履带支架的固定

通过这样的连接,盘底部结构就比较稳固了。到此,“巨人”模型中的腿部已经做好。

二、固定EV3程序块

固定 EV3 程序块,即制作“巨人”的身体部分,参考设计如图7-11所示。

图7-11 底部结构的加固

通过对底部结构的加固,可以让机器人的底部更加牢固。随后需要在底部添加圆梁,如图7-12所示。

图7-12 底部添加圆梁

底部添加圆梁的目的是方便固定EV3程序块,如图7-13所示。

图7-13 EV3程序块支架构建

构建好EV3程序块支架后,就开始将 EV3 程序块固定在底盘上,如图7-14所示。

图7-14 EV3程序块与底盘的固定

在将EV3 程序块与底盘固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方向。

三、设计手部和头部

先进行头部支架的设计,如图7-15所示。

图7-15 头部支架的设计

在进行头部支架的组装中,要注意把中型电机作为动力输出装置加入支架中。中型电机与机器人主体的连接如图7-16所示。(www.xing528.com)

图7-16 中型电机与EV3程序块的连接

在将中型电机固定在 EV3 程序块上之后,需要再次进行加固,如图7-17所示。

图7-17 中型电机与EV3程序块的加固

再次加固连接后,需要接入一些齿轮传动装置,如图7-18所示。

图7-18 齿轮传动装置的接入

接入过程中需要注意,4齿齿轮之间进行垂直啮合,外侧安置 40 齿齿轮,同时要注意销子和轴套的固定位置。

头部支架设计完成后,接下来完成手部的设计,手臂的组装如图7-19所示。

图7-19 手臂的组装

在模型手臂的组装中,需要用到 3×11 单位黑色面板两个。之后,我们就需要将手臂安装在齿轮上,如图7-20所示。

图7-20 手臂与齿轮的连接

在连接过程中,要注意左右手臂幅度不一样。手臂组装完成后,就要进行头部的设计与组装了,如图7-21所示。

图7-21 机器人头部设计组装

设计组装过程中,要利用超声波传感器作为模型头部,并且注意这里利用到了 4×4、4×6 弯梁等零件。头部设计组装好之后,把头部连接在机器人身体上,如图7-22所示。

图7-22 机器人头部的连接

四、连接网线

把网线连接好后,整个模型最后完成,如图7-23所示。

图7-23 完善机器人

五、程序参考设计

机器人组装完成后,程序较为简单,如图7-24所示。

图7-24 程序参考设计

参考程序中,模型中电机 B、C 逆时针前进 5 圈,然后停止,中型电机 A 左转右转对应角度之后恢复原状。

图7-25 所示的并列程序能实现电机停止动作之后,模型发出“HELLO”的声音,表示问候。同时,在 EV3 屏幕中显示笑脸,持续 2 s。

图7-25 并列程序

图7-26 所示的循环程序,能实现当触动传感器被按压的时候,中型电机前后摆动持续5次,即头部和手部进行摆动。

图7-26 循环程序示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