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铸钢收缩与温度及成分的关系分析

铸钢收缩与温度及成分的关系分析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测定,对一定成分的碳钢,每降低钢液温度100℃,其体收缩率下降1.5%~1.7%。因为碳钢的凝固收缩率是由液—固转变的体积变化率(确定值)和降温引起的收缩率合成的。图11-5合金元素对铸钢比容的影响表11-1碳钢的凝固体收缩率1.珠光体转变前收缩从凝固终了至共析转变温度所发生的收缩称为珠光体转变前收缩。该阶段的线收缩率约为1%,提高含碳量时,改变很小。

铸钢收缩与温度及成分的关系分析

纯铁和碳钢的体收缩过程曲线如图11-4所示。

图11-4 碳钢的比容与温度、含碳量之间的关系

1—w C=0.35%;2—w C=0.25%;3—w C=0.80%

(一)液态收缩

随着含碳量增加,碳钢的液态体收缩系数αⅤL相应增大。每增加1%的碳,αⅤL增大约20%。碳量增加使液相线温度降低,故在一定浇注温度下,随含碳增加,碳钢的液态收缩大[见式(11-1)]。

据测定,对一定成分的碳钢,每降低钢液温度100℃,其体收缩率下降1.5%~1.7%。

各种合金元素对铸钢比容的影响见图11-5。

(二)凝固收缩

由Fe—C状态图知,随着含碳量增加,钢的结晶温度范围增大(除了在w C=0.2%的包晶点附近略有降低外),因凝固时期降温幅度加大,故凝固体收缩率也增大。因为碳钢的凝固收缩率是由液—固转变的体积变化率(确定值)和降温引起的收缩率合成的。碳钢的凝固体收缩率如表11-1所示。

(三)固态收缩

碳钢的固态收缩可分为珠光体转变前收缩、共析转变期的膨胀和珠光体转变后收缩三个阶段。不同含碳量的碳钢,其线收缩率如图11-6所示。

图11-5 合金元素对铸钢比容的影响(1600℃及20℃)

表11-1 碳钢的凝固体收缩率(www.xing528.com)

1.珠光体转变前收缩

从凝固终了至共析转变温度所发生的收缩称为珠光体转变前收缩。它因含碳量增加而减小(见表11-2)。这是因为渗碳体的线膨胀系数12.5×10-6小于奥氏体的线膨胀系数(23.0×10-6,w C=0~1.4%)之故。

表11-2 碳钢的线收缩率ε1与含碳量的关系

注 表中碳钢内w Mn=0.55%~0.80%,w Si=0.25%~0.40%。

2.共析转变的膨胀

据资料,在0~100℃范围内,奥氏体的比容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当w C从0增加到1.4%时,比容由122.27×10-6 m3/kg增至125.28×10-6 m3/kg。铁素体的比容为127.08×10-6 m3/kg,渗碳的比容为130.23×10-6 m3/kg。随含碳量的增加,奥氏体—铁素体相变的膨胀量减小。这是由于碳从奥氏体中析出,晶格发生收缩之故。但在快速冷却的条件下,碳原子来不及析出,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马氏体的比容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当w C=0~1.4%时,比容为(127.08~130.61)×10-6 m3/kg。在这种条件下,无论含碳量多少,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时,膨胀将达最大值,使铸件产生较大内应力,并可能引起裂纹。

3.珠光体转变后的收缩

发生在共析转变终了到室温的温度范围内。该阶段的线收缩率约为1%,提高含碳量时,改变很小。铁素体的线膨系数约为14.5×10-6/℃。该阶段降温约为700℃,在忽略少量渗碳体的影响下,线收缩率为700×14.5×10-6≈1%,体收缩率约为3%。

碳钢的固态体收缩率和线收缩率为上述三部分之和,分别为:

图11-6 碳钢的固态收缩

奥氏体钢的线收缩率比碳钢大,如奥氏体高锰钢和耐酸钢的线收缩率为2.7%~2.9%,而铁素体钢的线收缩率比碳钢小,如铁素体高铬钢的ε1为1.6%~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