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处理在工艺流程中的作用及应用

热处理在工艺流程中的作用及应用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③整体淬火和表面淬火在工艺路线中的位置相同。热处理在工艺路线中的位置根据机械制造中的零件的使用性能及目的,常见工艺路线中热处理工序的位置会有明显不同,举例如下:①为使尺寸稳定,对灰铸铁和球铁铸件进行去应力退火,又称铸件时效处理,工艺路线中热处理工序为:铸→粗加工→时效→半精加工→精加工。

热处理在工艺流程中的作用及应用

(1)热处理在工艺路线中的位置的安排原则

热处理在零件制造中占有重要位置,按照预先热处理与最终热处理的划分,常见的最终热处理的应用及其他加工工序的相互关系如下:

①经过以淬火+低温回火为代表的最终热处理后零件硬度较高,除磨削外,不宜进行其他切削加工。因此,最终热处理一般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

②最终热处理可以不止进行一次,如氮化零件、精密零件热处理等。

③整体淬火和表面淬火在工艺路线中的位置相同。为保证心部性能,在表面淬火前可先进行正火或调质,调质的效果更好。

④如果零件整个表面都要求渗碳(或碳氮共渗,以下同),对于一般渗碳件,渗碳后(指气体渗碳)进行直接淬火或进行重新加热的一次淬火,即渗碳与淬火、回火在工艺路线上是紧邻的。

⑤当零件需要进行局部渗碳时,若采用预留加工余量法,则渗碳与淬火、回火之间应安排切削加工工序,以除去不需渗碳的渗碳层,此时不能进行渗碳后的直接淬火;若采用镀铜法防渗,在渗碳前应安排镀铜工序。

⑥零件表面软氮化和表面渗硫的减摩处理,因渗层极薄(分别为0.01~0.02 mm和不超过0.01 mm),渗后不能进行任何切削加工。

⑦对某些精度要求高的零件,为防止热处理变形或尺寸不稳定,可考虑在工艺路线上增加一次或两次去应力退火处理,对精密零件甚至要进行冷处理。

⑧调质一般放在粗加工之后,半精加工之前,既利于淬透,又给后续加工留有校正余量。

(2)热处理在工艺路线中的位置(www.xing528.com)

根据机械制造中的零件的使用性能及目的,常见工艺路线中热处理工序的位置会有明显不同,举例如下:

①为使尺寸稳定,对灰铸铁和球铁铸件进行去应力退火,又称铸件时效处理,工艺路线中热处理工序为:铸→粗加工→时效→半精加工→精加工。

②高精度精密机床床身和箱体等灰铸铁零件:铸→粗加工→时效→半精加工→时效→精加工。

③高强度球铁进行正火,保证足够的珠光体数量和强度:铸→正火→粗加工→去应力退火→半精加工→精加工。

④要求较高的综合力学性能、尺寸较大的球铁铸件,如曲轴齿轮等:铸→粗加工→调质→半精加工→精加工。

⑤消除焊件应力:焊→去应力退火(正火)(→切削加工)。

⑥HBS<300的加工余量或尺寸不大的调质件:锻→调质→切削加工

⑦表面淬火:锻→调质(或正火)→粗加工→半精加工→表面淬火、回火(→精加工)

其中(→精加工),由零件的精度及粗糙度要求决定有无,上述工艺路线的安排根据零件的具体要求,可停留在加工过程的某个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