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装加工中的线迹分类和术语:重要工艺参数的线迹密度

服装加工中的线迹分类和术语:重要工艺参数的线迹密度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79年10月拟定了线迹类型标准,将服装加工中较常使用的线迹分为六大类、共计88种不同类型。我国于1984年、2008年分别修订了《线迹的分类和术语》的国家标准,等 同 于 采 用ISO 4915:1991。但601号线迹例外,它只用两组缝线。线迹密度是缝制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其大小对缝口强度、缝线消耗量及缝口缩皱均有影响。

服装加工中的线迹分类和术语:重要工艺参数的线迹密度

线迹是由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缝线采用自链、互链、交织等方式在缝料表面或穿过缝料所形成的一个单元。自链是指缝线的线环依次穿入同一根缝线形成的前一个线环;互链是指一根缝线的线环穿入另一根缝线所形成的线环;交织(亦称为连锁)是指一根缝线穿过另一根缝线的线环,或者围绕另一根缝线(图4-4)。线迹的形成通常有下列几种情况:①无缝料;②在缝料的内部;③穿过缝料;④在缝料表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9年10月拟定了线迹类型标准(ISO 4915—81《纺织品——线迹的分类和术语》),将服装加工中较常使用的线迹分为六大类、共计88种不同类型。我国于1984年、2008年分别修订了《线迹的分类和术语》的国家标准(GB/T 4515—2008/ISO 4915:1991),等 同 于 采 用ISO 4915:1991。

图4-4 线迹形成方式

1.100类——链式线迹

由一根或一根以上针线自链形成的线迹。其特征是:一根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后,依次同一个或几个线环自链。编号为101~105、107、108,共7种。

2.200类——仿手工线迹

起源于手工缝纫的线迹。其特征是由一根缝线穿过缝料,把缝料固定住。编号为201、202、204~206、209、211、213~215、217、219、220,共13种。

3.300类——锁式线迹

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后,与另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交织而形成的线迹。编号从301~327,共27种。

4.400类——多线链式线迹

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后,与另一组(一根或数根)缝线互链形成的线迹。编号为401~417,共17种。(www.xing528.com)

5.500类——包边链式线迹

一组(一根或数根)或一组以上缝线以自链或互链方式形成的线迹,至少一组缝线的线环包绕缝料边缘,一组缝线的线环穿入缝料以后,与一组或一组以上缝线的线环互链。编号为501~514、521,共15种。

6.600类——覆盖链式线迹

由两组以上缝线互链,并且其中两组缝线将缝料上、下覆盖的线迹。第一组缝线的线环穿入固定于缝料表面的第三组缝线的线环后,再穿入缝料与第二组缝线的线环在缝料底面互链。但601号线迹例外,它只用两组缝线。第三组缝线的功能,是由第一组缝线中的一根缝线来完成。编号为601~609,共9种。

此外,国际标准中还推荐了700类线迹。

线迹种类繁多,为掌握各种缝纫线迹,以便在缝制加工中能较好地选用适当的线迹类型,首先要了解线迹的三要素:①线数——线迹由几条缝纫线组成;②结构缝纫线在服装面料上形成何种状态;③线迹密度——单位长度内所包含的线迹单元个数,通常以2cm或3cm为单位长度。线迹密度是缝制的一个重要工艺参数,其大小对缝口强度、缝线消耗量及缝口缩皱均有影响。

线迹在服装生产中的主要功能是连接裁片,除此之外线迹还具有如下功能:①加固作用——利用线迹使服装某些部位形状保持相对稳定,如领子、袖口等处的明线,口袋两边的套结等;②保护作用——如包缝线迹即为保护衣片布边不脱纱、不破损;③辅助加工作用——在缝制过程中,有时为加工的方便和顺利,常利用一些线迹作辅助加工,如绷缝、抽褶等;④装饰作用——一些服装上利用缉明线等加工手段达到美化装饰的目的,有的则在线迹中加入花色线以起到装饰衣片的作用,如覆盖线迹。

图4-5 线迹形成基本原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