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迟约束与节能数据融合技术分析

延迟约束与节能数据融合技术分析

时间:2023-06-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大多数现有延迟约束数据融合方案相比,该文献所采用的用于逼近通信延迟的指标是跳数。如果仅使用LMST边即可满足延迟约束条件,则融合过程与采用L-PEDAP算法类似,仅使用这些边。实际上,这个比值的含义是代表应当在每个下一跳处获取的LD距离,从而延迟约束条件能够最终得到满足。考虑到图7-4中给出的场景,当延迟约束条件为3时,会执行如下结果。

延迟约束与节能数据融合技术分析

虽然LMST的目标是通过选择最短边来构建一个节能结构,但在延迟方面不是最优的。在参考文献(Xu et al.,2009)中,作者们提出了一种数据融合协议。该协议首先采用了LMST,然后在报告时间方面进行了改进,以符合附加的延迟约束条件。与大多数现有延迟约束数据融合方案相比,该文献所采用的用于逼近通信延迟的指标是跳数。实际上,在每个数据包每跳经历的延迟中,与节点处理数据包所需的时间相比,空中传输距离可以忽略不计。当所有数据包长度相同时,延迟可以认为是相等的。因此,数据包经历的延迟与其传输跳数直接成正比。提出的算法称为理想跳进度(Desired Hop Progress,DHP),它满足给定延迟约束条件,但能耗却比参考文献(Melodia et al.,2005)中的已知竞争方案大大降低(能耗减少了25%~75%,网络生存周期为竞争方案的123%,这取决于网络配置)。现在,我们来详细描述该算法。

与先前的算法(L-PEDAP)一样,当某个执行器(可能存在多个)使用一条请求消息来洪泛网络时,树是建立在LMST边上的。由于采用了特殊的重传方案,因而每个节点在洪泛过程中,计算并记忆若干个参数,其中的一个主要参数是到汇聚节点的跳距。实际上记忆了两种距离: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局部距离(LD),它代表仅使用LMST边时,到执行器的跳数;基于单位圆盘图的距离(UD),它是采用任意边时,到执行器的跳数。这些不同的距离如图7-4所示。图中粗边代表基于LMST的树,所有边一起构成UDG。然后,融合过程从树叶开始,到执行器结束,正如下面我们要介绍的。

每条请求(洪泛的数据包)包含融合过程中必须满足的延迟约束条件。如果仅使用LMST边即可满足延迟约束条件(即如果对于任意节点来说,LD等于或小于预计延迟),则融合过程与采用L-PEDAP算法类似,仅使用这些边。否则,报告节点试图使用UDG距离,来寻找LMST外面的捷径。更准确地说,在向其父节点发送融合数据包之前,每个节点计算一个特殊比值,来确定仅使用LMST边是否已经足够或者需要寻找一条捷径。我们将这个比值称为dhp,它可以定义为:

978-7-111-36827-4-Chapter07-4.jpg

图7-4 DHP协议拓扑实例(www.xing528.com)

978-7-111-36827-4-Chapter07-5.jpg

其中MED(Most Experienced Delay,最大经历延迟)表示子节点已经完成的跳数。实际上,这个比值的含义是代表应当在每个下一跳处获取的LD距离,从而延迟约束条件能够最终得到满足。如果该比值大于1,则它确定应当采用何种级别的捷径更为理想。考虑到图7-4中给出的场景,当延迟约束条件为3时,会执行如下结果。

由于节点8有一个等于延迟要求的UD,它无法接受任何子节点(因为无论哪条捷径都无法满足延迟约束条件)。因此,融合过程也不会考虑节点9。因为节点3和节点6的dhp值都为978-7-111-36827-4-Chapter07-6.jpg,它们试图使用一条捷径来获取两个LMST跳,因而选择节点2作为父节点。节点4、5、8计算其dhp值(也等于2),因而选择节点1(与节点2建立捷径)作为父节点。然后,节点2计算其dhp值(也等于2),于是选择节点7作为父节点。同样,节点1选择节点0作为父节点。反过来,节点7发现其报告必须直接发送给执行器,因为仅允许进行最后一跳(Delay-MED=1)。最后,节点0自然确定执行器作为其父节点。在这个实例中,几乎没有使用LMST边,该协议的关键是通常当延迟约束条件允许时使用这种边,它会在满足延迟约束条件的同时,节省融合功耗开销。

论文还提出了DHP协议的两种变形(DHPA和DHPAC),它们分别将DHP协议与传感器任务调度和连通支配集(CDS)整合起来。关于CDS的详细讨论参见第1章。两种变形需要更少的传感器报告数据,因而降低了带宽使用,提高了能量效率。第一种变形DHPA,在选择主动节点集时采用了局部区域覆盖算法(Gal-lais et al.,2006)。主动节点监测环境,生成报告,而其他节点转入休眠模式,以节省能量。因此,DHP协议仅在主动节点上运行。在这种区域覆盖算法中,每个节点设置一个超时t,来启动覆盖评估和调度其任务。考虑到具有较短超时t的节点处于激活状态的较高,它们定义t=c/Erest(c是一个常数,Erest是剩余节点能量)。该定义优先选择那些剩余能量较高的节点。也就是说,节点的剩余能量越多,节点工作的概率越大。第二种变形DHPAC是DHPA和参考文献(Carle and Simplot-Ryl,2004)提出的局部CDS算法的组合。在这种组合中,CDS算法运行在由区域覆盖算法所确定的主动节点上。由于每个主动节点要么属于CDS,要么在CDS中有一个直接邻居,非CDS节点将直接将报告发送给最近的CDS邻居,而CDS节点将运行DHP协议来组织CDS内的数据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