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制订优化

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制订优化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钢材的锻造、热轧温度均选择在单相奥氏体的高温范围内进行。在制订热处理工艺时,主要应用的是Fe-Fe3C相图的左下角部分,所涉及的相变线主要有A1、A3、Acm线。

热加工工艺方面的应用制订优化

1.在铸造方面的应用

从Fe-Fe3C相图可以看出,共晶成分的铁碳合金熔点最低,结晶温度范围最小,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因此,铸造生产中多选用接近共晶成分的铸铁。根据Fe-Fe3C相图可以确定铸铁的浇注温度,一般在液相线以上50~100℃,如图3-10所示。铸钢[w(C)=0.15%~0.6%]的熔化温度和浇注温度要比铸铁高得多,其铸造性能较差,铸造工艺也较复杂。

2.在压力加工方面的应用

由Fe-Fe3C相图可知,钢在高温时处于奥氏体状态,而奥氏体的强度较低,塑性好,有利于进行塑性变形。因此,钢材的锻造、热轧温度均选择在单相奥氏体的高温范围内进行。

钢的始锻温度控制在固相线以下100~200℃。如果始锻温度过高,则钢材易发生严重氧化或奥氏体晶界熔化现象;如果始锻温度过低,则会因钢材塑性差而发生锻裂或轧裂现象。

978-7-111-49355-6-Chapter03-14.jpg(www.xing528.com)

图3-10 Fe-Fe3C相图与铸、锻工艺的关系

终锻温度可根据钢种和加工目的进行选择。对于亚共析钢,其终锻温度多数情况下控制在GS线附近,以免铁素体晶粒粗大并呈带状分布于组织中,使钢的韧性降低。对于过共析钢,其终锻温度应控制在PSK线以上,以便把呈网状析出的二次渗碳体打碎。钢的终锻(轧)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使热加工后的组织粗大,一般始锻(轧)温度为1 150~1 250℃,终锻(轧)温度为750~850℃。Fe-Fe3C相图与铸、锻工艺的关系如图3-10所示。

3.在热处理方面的应用

Fe-Fe3C相图对制订热处理工艺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热处理是在固态下进行的,所以发生的是固态相变。在制订热处理工艺时,主要应用的是Fe-Fe3C相图的左下角部分,所涉及的相变线主要有A1A3Acm线。钢热处理时的加热温度都要根据Fe-Fe3C相图确定,这将在第四章中详细介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