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测量条带: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介绍

如何测量条带: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介绍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将条带定义为一维的周期性亮度波动。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的条带测度针对一个大面积实地图像边界区域内不小于160mm×100mm的“兴趣区域”测量,如图4-8所示。图4-8单色印品条带测试对照图4-8,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条带测度值的求解过程如下:利用彩色数字成像系统以600dpi分辨率采集如图4-8所示“兴趣区域”,形成 “兴趣区域”的数字图像,其中所成数字图像须保证长方形“兴趣区域”图像不能有超过0.2o的倾斜。

如何测量条带: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介绍

条带(Banding)是二维空间非均匀性缺陷之一,源于密度或反射系数的非均匀分布。传统印刷也存在着条带问题,常称为条杠。形成条带的原因有很多,如静电照相数字印刷机或打印机以激光束对光导体成像时,若光导鼓的旋转运动存在角速度波动,导致与设备走纸速度匹配不良,则很容易在大面积平网区域内出现条带。

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将条带定义为一维的周期性亮度波动。首先,“一维”两字意味着亮度或色度波动只发生在两个相互正交方向之一,另一方向的亮度或色度波动基本不变;其次,条带为周期性缺陷,说明条带的形成源于系统性因素。

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的条带测度针对一个大面积实地图像边界区域内不小于160mm×100mm(分别对应x、y方向)的“兴趣区域”测量,如图4-8所示。

图4-8 单色印品条带测试

对照图4-8,ISO/IEC TS 24790:2012标准条带测度值的求解过程如下:

(1)利用彩色数字成像系统以600dpi分辨率采集如图4-8所示“兴趣区域”,形成 “兴趣区域”的数字图像,其中所成数字图像须保证长方形“兴趣区域”图像不能有超过0.2o的倾斜。

(2)得到数字图像每一像素数字值对应的亮度因子R(x,y)、G(x,y)、B(x,y)。

(3)对数字图像进行所有行的R(x,y)、G(x,y)、B(x,y)求平均,得到x方向的一维图像数据R(x)、G(x)、B(x)。

(4)按式(4-3)将R(x)、G(x)、B(x)转换为CIEXYZ的亮度值Y(x)。

(5)由式(4-11)将亮度值Y(x)转换为明度值L*(x)。

(6)由式(4-12)通过带通滤波器对L*(x)进行调制。

(www.xing528.com)

这里的Q(f)是式(4-13)所给的调制函数:

式中,f是空间频率,单位为cy/mm(周/毫米);当f >0.5cy/mm 时,Q(f)为0。

(7)由式(4-14)和式(4-15)中的三个高斯卷积核,将L/(x)曲线函数分解为三个频率通道描述函数D1、D2和D3

(8)为了避免潜在的伪影,将D1、D2、D3中的每个描述函数去掉前、后各5mm,其后,对每个描述函数求取大于零的局部极大值和小于零的局部极小值,且只保留绝对值;其中,k=1、2、3,分别对应D1、D2、D3,i是每个描述函数对应的局部极大标记。

(9)将步骤(8)中得到的每个描述函数的局部极值按大小降序排列,形成一个极值序列

(10)利用“帐篷支柱求和法”对步骤(9)得到的降序极值序列求和:

式(4-16)中,p=2。

(11)条带测度值由式(4-17)表征:

迄今为止,两种主流数字印刷技术(静电照相数字印刷和喷墨印刷)都可能在印刷图像中形成条带,虽然本质原因彼此不同,但都是墨料非均匀堆积的结果,因而对印刷图像视觉效果的干扰并无区别。

无疑,条带属于宏观层面的颜色均匀性测度。同样的空间非均匀性,由于颗粒度的几何尺度小且没有规律性,因而与图像内容叠加后不容易为视觉系统所察觉;条带则不同,大多数条带的几何尺度远超过颗粒度,再加上其周期性缺陷的特点,与图像内容叠加后,即使裸眼观察也很容易察觉。与斑点相比,虽然斑点的几何尺度比颗粒度大,密度波动频率比颗粒度低,但斑点的密度变化毕竟不像条带那样有规律,所以条带效应比斑点更容易为视觉系统感受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