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蓝相液晶技术:低驱动电压、高响应速度

蓝相液晶技术:低驱动电压、高响应速度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蓝相液晶是基于二阶Kerr效应,外加电场通过平行电极板作用在蓝相液晶上,将分子空隙进行拉伸,成为光学上的单轴晶体。根据美国光学中心Creol T.S.Wu教授最新研究,采用蓝相技术方案,已经能够实现响应时间为50μs以下,驱动电压在44 V,工作温度为室温。

蓝相液晶技术:低驱动电压、高响应速度

蓝相液晶是基于二阶Kerr效应,外加电场通过平行电极板作用在蓝相液晶上,将分子空隙进行拉伸,成为光学上的单轴晶体。由于其电光特性由二阶Kerr效应决定,能够做到类似常规晶体微秒量级的响应。

蓝相液晶存在的问题:蓝相存在的温度范围太窄,只存在于手性向列相与澄清相之间0.5~2℃范围中;驱动电压过高,采用IPS液晶盒中的交叉指电极,当Kerr常数K≈10 nm/V2时,驱动电压约为50 Vrms;透明度不够高,只有65%。根据蓝相液晶现有的相关材料理论和国际报道,主要从以下几个技术方案进行尝试:

(1)采用聚合物稳定蓝相液晶拓展温度范围,利用该类型技术方案,蓝相液晶存在的温度范围能够扩展到-10~50℃。

(2)通过多官能团预聚单体,能够增加手性扭力HTP值,增加液晶的弹性系数k。(www.xing528.com)

(3)通过增加手性剂浓度,能够减小手性螺距p值。

(4)通过增大驱动电压,减小材料的黏滞系数。

根据美国光学中心Creol T.S.Wu教授最新研究,采用蓝相技术方案,已经能够实现响应时间为50μs以下,驱动电压在44 V,工作温度为室温。国内研究中上升和下降沿时间分别是517μs和350μs,分别代表液晶的加电和关电响应时间,并且采用室温工作环境,驱动电压是100 V,下一步工作重点为降低驱动电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