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与时尚共舞:新款满族旗袍走向世界

传统与时尚共舞:新款满族旗袍走向世界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满族分为八旗,各旗分管的军民皆称为旗人,他们的袍服,后人就称为旗袍。清兵入关后,采纳“十从十不从”的服装策略,其中有“男从女不从”一条,对女性服装限制有所放松,汉族女子们着明式裙衫,而满族女子穿旗袍。大胆的新款旗袍,两侧开衩高至大腿,后背出现露背式设计,前胸领口降低,有的透出心型胸口。新款旗袍作为中国服装的代表参加国际服装展,受到世界服装人士的好评。

传统与时尚共舞:新款满族旗袍走向世界

1. 旗袍的渊源

旗袍原是清代满族男女通用的长袍。满族分为八旗,各旗分管的军民皆称为旗人,他们的袍服,后人就称为旗袍。清兵入关后,采纳“十从十不从”的服装策略,其中有“男从女不从”一条,对女性服装限制有所放松,汉族女子们着明式裙衫,而满族女子穿旗袍。

女子旗袍与男子的长袍有区别,满族女子旗袍在衣领﹑衣襟﹑袖口等处都镶有花边,把男袍的四面开衩改成左右开衩,下面由散大改为直筒。这样旗袍逐渐成为女性独特的款式,在几百年的变迁发展中,现代旗袍成为女性服装之一的专用名词。

2. 旗袍的发展

辛亥革命前后,旗袍逐渐被汉族妇女接受,并结合汉族服饰习惯加以改良,到20世纪20年代,成为城镇妇女普通的服装之一。这个时期正是中西服装交叉的时代,旗袍也吸收了西式服装裁剪技术,由长及足面缩短至小腿,由直筒式改为合身收腰式,袖子由宽大改为装袖成上贴下散式,领子仍保留高领。到20世纪30年代,旗袍在时装的影响下,整体款式向苗条型发展,恢复了衣长至足的形制,收腰,矮领,袖子变成短袖甚至无袖。后受西方短裙影响,旗袍摆线下落,隐退多年的花边又卷土重来,无论衣纹如何,统统在衣边上镶边和滚条,堪称旗袍的“花边运动”。短期内袍衩越开越高,几近臀下,腰身日益见窄。1935年,流行不到两年的高衩又降低。旗袍在摆线和开衩上的高低变化,一方面记录了人们审美的变化,另一方面表现出时尚变化对服装的不同要求。20世纪40年代,旗袍又一次变化,衣身又缩短,仅及膝下,款式增多,外形上有直线型﹑自然线型﹑苗条线型。领子变化更多,有大圆领﹑中圆领﹑小圆领﹑方领﹑元宝领﹑凤仙领等;衣襟的方式则有大圆襟﹑中圆襟﹑小圆襟﹑方直襟﹑人字襟﹑斜襟﹑三角襟﹑琵琶襟﹑连环襟﹑一字襟等十余种。这一时期是旗袍发展的成熟期,在保留民族服饰的特点的同时,也大胆吸收了西方服饰的因子,如短袖﹑无袖﹑紧口袖﹑加毛领(图8-30)。旗袍的穿法也变化出多姿多彩的方式,有仿清代旗装式,即在旗袍外加一马甲,又演进成羊毛衫;有中西合璧式,即外罩西装短上衣,或加西式长袖;有时装式,即戴时装帽,披长纱巾,或加一披风。由此可见,旗袍的搭配具有极大的空间,其兼容性之强大,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图8-31)。旗袍在几十年的变化中,愈加妩媚精致,舒适合体,成为民族服装中独领风骚持久不衰的典型。

旗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消沉,历经30余年,到20世纪80年代,随改革开放的深入,服装个性化特点加强,传统优秀的服饰再一次受到妇女们的重视,旗袍在新的服装潮流中,又重新崛起,并加以改革,人们称为现代旗袍。到20世纪90年代旗袍更加绚丽多彩,成为中年妇女的一种礼服,也是青年女子担任礼仪小姐时的首选服装。大胆的新款旗袍,两侧开衩高至大腿,后背出现露背式设计,前胸领口降低,有的透出心型胸口。新款旗袍作为中国服装的代表参加国际服装展,受到世界服装人士的好评。

3. 旗袍的特点

旗袍的生命力之强,是其他女性服装无法比拟的。究其原因,是它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从诸方面受到中国妇女的喜爱。(www.xing528.com)

其一,旗袍裁制简单,一块衣料从上到下一次性剪裁成功,适合普通家庭妇女自己裁制;其二,旗袍的衣料要求可高可低,既能用高档的锦缎﹑丝绒,又能用普通的阴丹士林布﹑民间蓝印花布,也就适合于各个阶层妇女的需要;其三,旗袍线条简洁流畅,优美地勾勒出女性的曲线美,同时又能掩盖体型上的某些不足。因为旗袍可以根据自己身体调节衣身的宽紧长短进行剪裁;其四,衣领和袖子的多样化,既能满足不同女性的审美要求,又能各自衬托出女性的娇美和秀逸;其五,旗袍的适用面极宽,既能用于庄重的社交礼仪场合,又能用于日常生活起居之中;其六,旗袍的服饰搭配非常容易,无论中西﹑无论冬夏,一袭旗袍都可与其他服装和饰物相搭配,并且各有千秋地突出着装神韵;其七,旗袍的纹饰可素可艳,能供不同场合﹑不同心理﹑不同身份者选择。

图8-30 旗袍的变化

图8-31 旗袍与其他服装的组合

图8-32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的各式旗袍

此外,旗袍的形象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十分契合,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规整﹑含蓄﹑端庄的审美要求,也迎合了中国女性温和内敛的性格特点。流畅的弧线条,是这种柔美个性的集中体现。而旗袍两侧的开衩,由最先为了利于起座活动发展成表现女性优美腿线的这一变化,可说是服装发展中美学因素的主导作用所致,它表现了在保留传统的内敛风格同时,追求展现自我美的一种时代心理,而这种心理在服装发展上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图8-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