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男女通用的5.4和5.2号型系列及其应用

男女通用的5.4和5.2号型系列及其应用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3男子5·4、5·2Y号型系列单位:cm表2-4女子5·4、5·2 Y号型系列单位:cm除此之外,也有一个身高、一个胸围对应有三个腰围的情况,这使得覆盖面就更大了。从表中可以看出,5·3号型系列既可以用于上装又可以用于下装,呈一一对应的特点。

男女通用的5.4和5.2号型系列及其应用

服装号型国家标准中内容很多,下面就典型的号型系列表进行分析。如表2-3、表2-4所示,在男子号型系列表中,如果取胸围88cm,则其对应的腰围尺寸是68cm和70cm,胸围减腰围的差是20cm和18cm,这两个数值在17~22cm,属于Y体型;同理,在女子号型系列表中,该胸围尺寸所对应的该体型的胸腰围之差为22cm和20cm,属于Y体型。在这两个表中,男子身高从155cm到190cm,胸围从76cm到104cm,各分成8档;女子身高从145cm到180cm,胸围从72cm到100cm,也各分为8档;它们的身高相邻两档之差是5cm,相邻两档的胸围差则是4cm,两数搭配成为5·4号型系列。在两个表中,同一个身高和同一个胸围对应的腰围有两个数值(空格除外),两腰围之差为2cm,它们与身高差数5cm搭配构成上一节中提到的5·2号型系列,就是说,一个身高一个胸围对应有两个腰围,也可以这样认为,一件上衣有两条不同腰围的下装与之对应,从而拓宽了号型系列,满足了更多人的穿着需求。

表2-3 男子5·4、5·2Y号型系列 单位:cm

表2-4 女子5·4、5·2 Y号型系列 单位:cm

除此之外,也有一个身高、一个胸围对应有三个腰围的情况,这使得覆盖面就更大了。还有同一个胸围、不同的身高对应的一组腰围都相等的情况,这是由于腰围和胸围同处于围度方向,而身高则处于长度方向,所以,腰围随着胸围而发生变化。另外,两表中的一些格子是空白的,如男子身高为160cm、胸围为100cm,女子身高为170cm、胸围为72cm,没有腰围与之对应,这并不是说没有这种体型的人,只是这种体型的人在总量中所占有的比例很小,故没有在表中列出。

表2-5、表2-6所示为1991年国家标准5·3A号型系列的内容,其中,身高是7档,而与表2-3、表2-4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胸围和腰围的分档,在这里,男子的胸围分为10档,女子的胸围分为9档,相邻两行的胸围差是3cm,同样,相邻两行的腰围差也是3cm,与身高的分档值5cm组合,形成5·3号型系列。从表中可以看出,5·3号型系列既可以用于上装又可以用于下装,呈一一对应的特点。

表2-5 1991年国家标准男子5·3A号型系列 单位:cm

表2-6 1991年国家标准女子5·3A号型系列 单位:cm

表2-7所示为男子号型系列A体型分档数值,表2-8所示为女子号型系列B体型分档数值,两表中采用的人体部位有身高、颈椎点高、坐姿颈椎点高、全臂长、腰围高、胸围、颈围、总肩宽、腰围和臀围。不论男子和女子的身高如何分档,男子的中间体在标准中使用的是170cm,女子则采用160cm,表中的计算数是指经过数理统计后得到的数值,采用数是服装专家们在计算数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地处理后得到的数值,它在内销服装生产过程中制订规格尺寸表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表2-7 男子号型系列A体型分档数值 单位:cm

以表2-7中的坐姿颈椎点高进行分析:当中间体的计算数为66.3cm时,为了便于在实际工作中数据的处理,采用数为66.5cm;在对应的5·4号型系列和5·3号型系列两栏中,由于身高对应的高度部位中有坐姿颈椎点高,所以,它只与身高有关而与围度的变化无关,因此,身高变化5cm,坐姿颈椎点高的变化量实际计算数都是1.86cm,而采用数则是2.00cm;至于对应的5·2号型系列一栏中却是空白,这是因为5·2系列常用在下装中,而与坐姿颈椎点高没有关系,所以该栏不能填写;最后一栏的计算数是0.37cm,采用数也是0.40cm,它的含义是,当身高变化5cm时,坐姿颈椎点高的变化量计算数是1.86cm,采用数是2.00cm,那么,身高变化1cm,两格中的数值就是表中的0.37cm和0.40cm。表2-7中的其他数据和表2-8中的所有数据都可以这样分析。

表2-8 女子号型系列B体型分档数值 单位:cm

综合表2-7和表2-8中5·4号型系列、5·3号型系列和5·2号型系列三栏中各部位的分档采用数可知,颈椎点高均为4.00cm,坐姿颈椎点高均为2.00cm,全臂长均为1.50cm,腰围高均为3.00cm,胸围分别为4cm、3cm,颈围分别为1.00cm、0.75cm和0.80cm、0.60cm,总肩宽分别为1.20cm、0.90cm和1.00cm、0.75cm,腰围均为4cm、3cm和2cm,臀围均为3.20cm、2.40cm和1.60cm,如果下装只使用5·3号型系列和5·2号型系列,那么,腰围则均用3cm和2cm,臀围均用2.40cm和1.60cm,这些数据都是我们在制定规格尺寸表时可参考的。

表2-9所示为男子Y、B、C和女子Y、A、C体型的中间体数据和5·4号型系列分档数据的采用数,在男子体型栏中,Y、B和C三种体型和A体型的中间体都是170cm,在长度方向,Y体型的数据与A体型相同,而与B、C体型相比,颈椎点高依次变化0.5cm,坐姿颈椎点高也依次变化0.5cm,全臂长没有变化,腰围高略有差异;在围度方向,Y体型的胸围与A体型一样都是88cm,而B体型则是92cm,C体型是96cm,由于胸围的改变,导致颈围、总肩宽、腰围和臀围也相应变化;对于三种体型5·4号型系列一栏中的采用数,通过与表2-7中A体型5·4号型系列中的分档采用数相比,大部分相同,只有臀围颈围、总肩宽略有差异。在女子体型栏中,Y、A和C三种体型和B体型的中间体虽然都是160cm,但长度方向的采用数已经有些不同;在围度方向,Y和A体型的胸围都是84cm,B和C体型的胸围则都是88cm,即使是同样的胸围,其他部位的数据也不相同;对于Y、A体型5·4号型系列一栏中的分档采用数,通过与表2-8中B体型5·4号型系列中的分档采用数相比,绝大部分相同,只有臀围的采用数有区别,但C体型的5·4号型系列一栏中的分档采用数与表2-8中B体型5·4号型系列中的采用数完全相同。男子的四种体型对应的中间体是170/88Y、170/88A、170/92B和170/96C,女子的四种体型对应的中间体是160/84Y、160/84A、160/88B和160/88C。

表2-9 男、女其他体型分档数值 单位:cm

表2-10和表2-11所示分别为男子和女子5·4、5·2A号型系列控制部位数值,从表中可以看出各部位相邻两列间的差:颈椎点高之差均为4.00cm、坐姿颈椎点高之差均为2.00cm、全臂长之差均为1.50cm、腰围高之差均为3.00cm、胸围之差均为4.00cm、颈围之差均为1.00cm和0.80cm、总肩宽之差分别为1.20cm和1.00cm、腰围之差均为2.00cm、臀围之差分别为1.60cm和1.80cm,这些差数与表2-7和表2-8的采用数相比,大多数都一样,只是表2-8中臀围的采用数是1.60cm,而表2-11中的臀围差数却是1.80cm,这是因体型的不同而略有不同。

表2-10中的身高和胸围并不是一一对应而是有交叉的,单从该表看,如果依据国家标准组织内销服装的生产,在制订服装规格表时,不应仅只生产170/88A规格的上装,还要适当生产一些170/84A规格的上装,别的规格也是这样;而对于表2-11却是一一对应,单从该表看,在组织生产时,可以只考虑一个身高对应于一个胸围。在生产下装时,如男子身高为170cm,可以生产的下装规格有170/70A、170/72A、170/74A和170/76A;女子身高为160cm,生产的下装规格可以是160/66A、160/68A和160/70A。如果组织生产套装,男子身高仍为170cm,则有170/84A|170/70A、170/84A|170/72A、170/88A|170/72A、170/88A|170/74A、170/88A|170/76A五种规格;女子身高为160cm,则有160/84A|160/66A、160/84A|160/68A和160/84A|160/70A三种规格。如果要进行综合分析,对同一身高,在组织生产时,还不能简单地只生产上述几种规格。

表2-10 男子5·4、5·2A号型系列控制部位数值 单位:cm

表2-11 女子5·4、5·2A号型系列控制部位数值 单位:cm

表2-12和表2-13所示分别为1991年国家标准中男子和女子5·3A号型系列控制部位数值,与表2-10和表2-11相比,在长度方向,对应的五个部位相邻两列的差一样,分别为5cm、4cm、2cm、1.5cm和3cm;在围度方向,5·3A号型系列的胸围和腰围相邻两列的差都为3cm,而男子的颈围、总肩宽和臀围之差和女子的略有不同;与表2-10一样,表2-12和表2-13的身高与胸围并不是一一对应,也是有交叉的,只不过5·3号型系列没有5·4、5·2号型系列那样复杂,换句话说,5·3号型系列没有5·4、5·2号型系列的覆盖面大,因此在组织服装生产时,5·3号型系列的规格制订就少些。男子同样以身高170cm为例,套装的规格有170/84A|170/70A和170/87A|170/73A两种;女子也以身高160cm为例,套装的规格可以是160/81A|160/65A、160/84A|160/68A和160/87A|160/71A三种。

表2-12 1991年国家标准男子5·3A号型系列控制部位数值 单位:cm

表2-13 1991年国家标准女子5·3A号型系列控制部位数值 单位:cm(www.xing528.com)

续表

另外,从所有的5·4、5·2号型系列控制部位数值表中可以看出,国家标准很好地解决了服装上、下装配套的问题,以男子胸围88cm为例,可以使用的腰围有68cm、70cm、72cm、74cm、76cm、78cm、80cm、82cm、84cm,其中68cm和70cm是Y体型,72cm、74cm和76cm是A体型,78cm和80cm是B体,82cm和84cm是C体型,即同一胸围的上装有不同腰围的裤子来搭配不同的体型。

表2-14中列出了传统的男、女西服套装在人体基本参数(净尺寸)的基础上关键部位应加放的松量(仅供参考),如袖长的加放量在全臂长的基础上加3.5cm,但根据西服穿着的规范来讲,此数有些偏大;裤长中的+2-2表示在腰围高的基础上加上腰宽的2cm(腰头宽假设是4cm)再减去裤口距脚底的2cm,换句话说,可以直接采用腰围高来计算裤子的长度。

表2-14 男、女西服套装关键部位的加放量

①衣长的服装尺寸:颈椎点高/2。
②如果上装中列有臀围尺寸,此时的松量在10cm的基础上再多加3~7cm。

表2-15和表2-16所示为男、女各体型在总量中的覆盖率,A体型在男、女覆盖率中均占比例最大,而C体型所占比例最小;但把男子各体型的覆盖率相加为96.76%,女子各体型的覆盖率相加为99.12%,这说明除这四种体型之外,还有其他特殊的体型,国家标准中没有列出。仅仅从数据上比较,女子的体型分类比男子的更为合理,覆盖面也更广。

表2-15 男子各体型人体在总量中的比例

表2-16 女子各体型人体在总量中的比例

在表2-17和表2-18中列出了男子身高与胸、腰围的覆盖率,从表2-17中发现170/88Y规格所占比例最大,在组织上装生产时,就把这个规格作为中间规格,批量也适当多一些;同样,表2-18中170/68Y规格和170/70Y规格数量也稍多一些。这里要注意三点:

(1)在表2-3中170/88Y对应的腰围是68cm和70cm两种,虽然表2-18中70cm的腰围覆盖率没有68cm的大,但基本接近,可以说表2-3和表2-18是对应的。

(2)在表2-7中身高170cm、胸围88cm,对应的腰围采用数却是74cm,这是否说明它与表2-18相违背呢?其实不然。因为表2-7中的体型是A体型,而表2-18中的是Y体型,所以,一定要在同等条件下进行表格的比较。

(3)在前面已经提到,国家标准中还列有各大地区各体型的比例和服装号型覆盖率,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在进行操作时,根据自身的特点,针对销售的不同地区和不同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尺寸比例搭配,掌握工作时的主动权,杜绝照搬照抄和盲目教条的做法。

表2-17 男子Y体型身高与胸围覆盖率

表2-18 男子Y体型身高与腰围覆盖率

续表

虽然,表2-19中155/84Y规格所占比例最大,但我们常常以160/84Y规格作为中间体;而在表2-20中155/62Y、155/64Y、160/62Y和160/64Y这四种规格的覆盖率比较大,虽然中间规格常采用后两种之一,但四种规格生产的批量则根据销售的不同地区而略有不同。

表2-19 女子Y体型身高与胸围覆盖率

表2-20 女子Y体型身高与腰围覆盖率

续表

这里,各大地区各体型的比例和服装号型覆盖率的表格以及儿童号型覆盖率都没有列出,但它们的原理和分析与前面的覆盖率表类似;当然,还有大量的不同号型系列和不同体型的表格,大家可以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服装号型》,从书中可以更具体、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