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本纸样的分析及绘制技巧

基本纸样的分析及绘制技巧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前面的分析,小裆宽E1 V确定为4.0cm,根据E1V、C1V及前裆弯的绘制方法,大致测量出前裆弯弧线C1E1。裤口表4-4中裤口的大小是48cm,通常前、后裤口的分配方法是采用裤口/2±1cm,因此,前裤口=裤口/2-1=48/2-1=23,以裤中线作为平分线,左右两侧各为11.5cm,而内长的制板尺寸是80.2cm,用软尺从E1点向裤口量取80.2cm并保持内裤口点与裤中线的距离是11.5cm,得到内裤口点I1。

基本纸样的分析及绘制技巧

(一)前片(图4-37)

D~F 侧缝基础线,两点间隔为臀围线到横裆线的距离7.6cm(3英寸)。

C~D 过D点画臀围线CD,D点左移1.3cm作为侧缝的缝份,得到侧缝线与臀围线的净缝点D1,由于前臀围计算公式为臀围/4-1cm,即前臀围=114/4-1=27.5(cm),量取D1C1等于27.5cm作为前臀围尺寸,C1点就是前裆线与前臀围线的净缝点,再左移1.3cm的缝份,交点为C点。

E1~F E1F为横裆线,C1 V为前裆基础线。根据前面的分析,小裆宽E1 V确定为4.0cm,根据E1V、C1V及前裆弯的绘制方法,大致测量出前裆弯弧线C1E1

C1~A1由于臀腰围之差/4=7.9(cm),根据表4-7调整之后,前片腰围和臀围的尺寸为:A1B1=腰围/4=82.4/4=20.6(cm),而C1D1=27.5(cm),则前片撇量=C1D1-A1 B1=27.5-20.6=6.9(cm)。根据前裆撇量和前侧缝撇量分配的方法,前裆撇量UA1=前片撇量/3=6.9/3=2.3(cm),前侧缝撇量=前片撇量-前裆撇量=6.9-2.3=4.6(cm)。前裆尺寸在表4-4中已经计算得到,为33.7cm,该尺寸包括腰头的宽度,牛仔裤的腰头宽通常是3.8cm(1.5英寸),也就是说,前片的前裆制板尺寸实际是29.9cm,减去前裆弯C1E1的大小得到C1A1的尺寸,用软尺测量并注意前裆撇量的大小,确定出A1点,绘制前裆线A1C1E1并使之圆顺。

A1~B1根据前腰围尺寸绘制腰口基础线A1 B1,前裆、腰口和侧缝的缝份均为1.3cm,连顺腰口的缝份线AOKB。

B~D 从F点向左移0.2cm作为横裆线与侧缝线的缝份点,使之与B、D两点连顺成光滑的曲线。再左移1.3cm的缝份得到F1点,该点为F点左移0.2cm的净缝点。

Y~Z 取前横裆E1F1的中点Y,过Y点作垂线YZ,该线即为前裤片的裤中线(挺缝线或称烫迹线)。

裤口 表4-4中裤口的大小是48cm,通常前、后裤口的分配方法是采用裤口/2±1cm,因此,前裤口=裤口/2-1=48/2-1=23(cm),以裤中线作为平分线,左右两侧各为11.5cm,而内长的制板尺寸是80.2cm,用软尺从E1点向裤口量取80.2cm并保持内裤口点与裤中线的距离是11.5cm,得到内裤口点I1。过I1点作裤口基础线,确定出外裤口点J1,注意上面的内长是采用直线测量,如果实际制板后内裆线是曲线的形式,则还要对实测的内裆长度进行微调,使之与表4-4中的内长尺寸相等。通常,牛仔裤的裤口采用的加工工艺是三卷边并缉明线,明线距裤口的距离约1.3cm(0.5英寸),则裤口的缝份约为2.5cm(1英寸),绘制好I点和J点。

中裆线GH 表4-4中中裆位置在内长尺寸的一半再上移5.1cm(2英寸,计算缩水率后为5.3cm)来确定的,图4-37中GH即为中裆线;先用直线连接E1I1和F1J1,测量得到的G1H1为27.5cm,常见的中裆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采用男西裤绘制中裆的方法,计算出的中裆尺寸是25cm。

(2)前中裆采用前裤口加2cm的方法,这样前中裆的尺寸也是25cm。

(3)前中裆=中裆/2-1=61.5/2-1=29.7(cm)。

很明显(3)中的数据不合理,因为前中裆最大的尺寸只是27.5cm,如果使用29.7cm就会在前中裆处鼓出,这不符合裤子的造型;而(1)和(2)两种情况的前中裆尺寸均为25cm,从制板的角度来看,可以绘制出理想的裤子造型,但表4-4所示的中裆尺寸是61.5cm,这样后中裆的尺寸就是61.5-25=36.5(cm),参见图4-38中的后中裆,如果采用36.5cm绘制后裤片,后中裆处也会出现鼓出的情况,这也是不合理的。通过各方面的比较,采用直线连接的方法得到的中裆尺寸是合理且科学的,即前中裆G1 H1=27.5cm,对应两点各加1.3cm的缝份,得到G点和H点。

前袋口 由于前袋口的宽度是10cm,深度是8cm,在净腰线A1B1上量取PB1=10cm,在净侧缝线上量取B1Q=8cm,绘制出前弯袋的形状,再加出1.3cm的缝份,就是前袋口的裁剪线(缝份线)。

(二)后片(图4-38)

延长图4-37中前片的腰口基础线、臀围线和横裆线,画一条侧缝基础线,相应的交点是Y、D和F点。

D~C 从D点向右移1.3cm的缝份得到D1点,该点是后侧缝与臀围线的净缝点,量取后臀围=臀围/4+1=114/4+1=29.5(cm),得到C1点,该点是臀围线与后裆线的净缝点。由于后裆缝采用双包边的工艺,在后身从外观看是左后片压右后片,这样左后裆的缝份是1.3cm,右后裆的缝份通常是常规缝份宽度的1.5倍,也就是说右后裆的缝份是2.0cm,从而得到C点。

F~E 从F点向右移0.2cm作为后横裆与侧缝的缝份点,再向右移1.3cm的缝份,得到后横裆与侧缝的净缝点F1点。表4-4中横裆尺寸是72.6cm,而前横裆E1 F1是31.3cm,则后横裆等于41.3cm,在后横裆线上从F1点向右量取41.3cm,确定为E1点,由于内裆缝也采用双包边的加工工艺,即前片压后片,因此后内裆缝的缝份就是2.0cm,画出E点。

T~V 取E1F1的中点U,过U点作后横裆的垂线TV。如同西裤中确定后中线的方法,在臀围线上牛仔裤的后中线到侧缝D1点的距离=臀围/5-1~2=114/5-1~2=22.8-1~2=20.8~21.8(cm)。通过比较,因为该款牛仔裤比较宽松,把TV作为后裤中线不会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另外,在图4-38中没有采用落裆的方法,这是由于该牛仔裤的前裆尺寸较大,减弱了配合人体的前缓后凹的合体造型因素,再则牛仔裤在缝制过程中不采用归拔的熨烫工艺,只要使前、后内裆缝的长度相等即可,这一点与西裤的处理方法不同。

A1用软尺从E1点沿后裆弧线的走向测量,经过C1点一直量取后裆的制板尺寸,大致确定出A1点,由于后腰围=腰围/4=82.4/4=20.6cm,因此从A1点向腰口基础线上量出后腰围,可大致确定出B1点,按照下面绘制裤子纸样的方法调整A1点和B1点:

(1)保证A1点到裤中线有一定的距离,A1点处的后翘高尺寸要符合常规制板的尺寸范围。

(2)尽可能保证后腰口净线A1B1与后裆净线A1C1的夹角在85°~95°,如果能调整到90°则最好。

(3)保证后侧缝线的弧度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过大,缝制的裤子将在侧缝的臀围处产生鼓包,这不符合裤子的造型。

确定A1点和B1点后,侧缝加1.3cm缝份,腰口的缝份加1.3cm,依据已确定的各点,绘制出横裆线以上的部分后裤片裁剪纸样。

后裤口 延长前裤口基础线、裤口缝份线。后裤口的绘制方法与前裤口相同,尺寸为裤口/2+1cm,即48/2+1=25(cm),以裤中线作为平分线,左右两侧各为12.5cm,得到点I1和J1,相应加出符合工艺加工的缝份,对应的交点是I和J。

中裆线GH 延长前中裆线。连接后裤片上的内裆缝E1I1和部分侧缝F1J1,交中裆线于G1、H1点,量取两点间的距离,得到的尺寸是34cm,而表4-4中的中裆制板尺寸减去前中裆尺寸也等于34cm(61.5cm-27.5cm),两种方法的后中裆相同,这说明采用直线连接的方法是正确的。相应加出符合工艺加工的缝份,对应的交点是H点和G点。

(三)浅裆牛仔裤纸样分析

前面分析的牛仔裤属于宽松的款式,那么对于市场上前裆较浅的牛仔裤又如何处理呢?参见表4-8所示的浅裆牛仔裤成品规格尺寸表(前、后裆的测量不包括腰头宽)。(www.xing528.com)

表4-8 浅裆牛仔裤的成品规格尺寸 单位:cm

从表中可以看出,前裆的尺寸显然比表4-4中减去腰头宽后的前裆尺寸小了很多,但其分析过程依旧与前面的一样,当大家按常规绘制出前片后再绘制后片时,发现后片的起翘高有5~6cm,在前面已经分析了这个数据是不正常的,而且在腰口的侧缝处会产生不合理的结构。

如果观察和分析样品,会发现裤子的腰口呈“倒三角形”,而且前片的腰口线是一条从前裆向侧缝上斜的弧线,这说明在绘制图4-42中前片纸样时,腰线从原来的PB线调整成PC线,C点成为实际纸样的腰线与侧缝线的交点,C点到腰围基础线AB的距离等于2.5cm,这个数据是结合在绘制后片纸样时得到的,为保证前、后片侧缝的长度相同,需适当调整P′点至A′点,且使起翘高更合理。其纸样的绘制过程不再重复,请参考图4-42进行处理。

图4-42 浅裆牛仔裤的局部净纸样

(四)门襟、里襟、腰头及其他部件

1.门襟纸样(图4-43)

把裤子的反面翻出,正规的门襟、里襟配合应该是里襟完全遮盖住门襟,而在服装的正面,门襟则又遮盖住里襟止口0.5cm(有时是0.5英寸),由于门襟的缉线宽度是3.8cm(1.5英寸),通过综合考虑:

裁剪纸样的制板宽度=一个缝份宽+缉线宽+锁边宽=1.3+3.8+0.5=5.6(cm)

裁剪纸样的制板长度=一个缝份宽+净腰口到拉链第一个齿的距离+拉链长度+拉链最后一个齿到门襟底边的长度=1.3+0.5+16.5+3=21.3(cm)

图4-43 门襟、里襟裁剪纸样

2.里襟纸样(图4-43)

由于里襟采用双折的工艺方式,因此,裁剪纸样的制板宽度=(一个缝份宽+缉线宽+0.2cm的在反面里襟遮盖住门襟的量)×2=(1.3+3.8+0.2)×2=10.6(cm)。

裁剪纸样的制板长度=门襟长+0.5=21.3+0.5=21.8(cm)

3.腰头(图4-44)

牛仔裤的腰头比较简单,它在长度方向采用双折的工艺,所以只需绘制一片纸样,裁剪纸样的制板长度=一个缝份宽+腰围制板尺寸+里襟净宽+一个缝份宽+1cm,操作电剪切割产生的误差量=1.3+82.6+4.0+1.3+1=90.2(cm);腰头的宽度是对折的,而且净腰头宽是3.8cm(1.5英寸),所以其裁剪纸样的制板宽度=(一个缝份宽+净腰头宽)×2=(1.3+3.8)×2=10.2(cm)。串带襻的净尺寸在前面的款式说明中已经知道,串带襻的缝制是用专业缝纫机一次成形的,因此其裁剪纸样的制板宽度=串带襻净宽+1.3cm的缝份=1.2+1.3=2.5(cm),串带襻长度的制板纸样通常是5个串带襻一起计算,制板长度=(一个串带襻的净长+3cm的缝份)×5=(5+3)×5=40(cm)。

图4-44 腰头和串带裁剪纸样

4.垫袋布和表袋(图4-45)

图4-45 垫袋布和表袋裁剪纸样

前弯袋的宽度是10cm,深度是8cm,在宽度的基础上再加3cm,在深度的基础上再加4cm,画出垫袋布的弧形,通常弧形边采用包缝的工艺,该弧线就可以作为垫袋布纸样的裁剪线,在腰口和侧缝各加一个1.3cm的缝份,即成垫袋布裁剪纸样。表袋的裁剪纸样要根据表袋的实际位置和大小来确定,表袋口距净腰口为3cm,距侧缝为2.5cm,绘制出表袋的形状,然后,在表袋的两侧各加1.3cm的缝份。袋口由于采用三卷边的工艺并缉双明线,一般加2cm的缝份,而表袋的下沿是与垫袋布一起包缝并缝制,所以下沿的弧线在该部位与垫袋布保持一致。从理论上说,表袋的左侧缝份在下沿处不应该是这样,缝份加放参见本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5.前袋布(图4-46)

牛仔裤的袋布有大、小袋布之分,与我们常见的袋布不一样,具体结构参考图4-37中前裤片纸样,大袋布是由曲线AOKB、侧缝BN、弧线NXM和前裆AM构成,小袋布则由曲线OKP、前袋口PQ的毛缝、侧缝QN、弧线NX和斜线XO构成,其中,在大袋布的前裆AM处再向左加出0.5cm,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大袋布与前片缝合时有些余地,而小袋布的XO处是采用折边或卷边的工艺缝合在大袋布上。

图4-46 前袋布各片裁剪纸样

6.后贴袋(图4-47)

图4-47 后贴袋裁剪纸样

参见图4-38中后片纸样的设计,其中,后袋的N点距分割线(KL)2cm,M点距分割线2.5cm,后贴袋的形状如图中所示,其中PQ=11.5cm,通常它的袋口采用三卷边的工艺并缉双止口,因此,缝份多为2cm,其他各边的缝份都按正常的缝份1.3cm处理。

7.后育克(图4-48)

后育克是从后身上分割得到的,侧缝和后裆的尺寸分别是4cm和5.6cm(净纸样参见图4-38),由于后育克和后裤片采用双包边的工艺,而且是后育克压后裤片,因此,后育克在KL处的缝份是1.3cm(后裤片的缝份为2cm),其他各部位缝份与后裤片一致,注意后育克裁剪的布纹方向。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有人认为:可以通过在后育克上采用转省的方式以减小侧缝的弧形,使之能更好地与人体配合,这种想法很好,但在实际的工业化生产中,如果分割线KL转成弧线后,再采用双包边的工艺,其加工工艺有一定困难。另外,在该部位转省是否合理,大家可以试一试。

图4-48 后育克裁剪纸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