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正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应力-应变曲线如图6-36所示。图6-36 正应力-应变曲线6.2.5.2 抗拉强度抗拉强度Rm是在试验过程试样所承受的最大载荷FB与试样原始截面积S0的比值,即Rm=FB/S0。

正应力-应变曲线分析

应力978-7-111-42950-0-Chapter06-86.jpg (6-20)

式中 S——当试样受载荷F作用时的横截面积。

978-7-111-42950-0-Chapter06-87.jpg

图6-34 不同碳含量碳钢淬火、不同温度回火后的ZB

978-7-111-42950-0-Chapter06-88.jpg

图6-35 不同碳含量钢淬火、600℃回火后ZBZN值的变化

应变以相对伸长e或断面收缩率Ze表示。它们的定义如下,若长度l0的试样受力F作用后伸长至l,当F有一增量dF时,试样长度相应变化dl,所以de=dl/l,故相对伸长为

978-7-111-42950-0-Chapter06-89.jpg

同理

978-7-111-42950-0-Chapter06-90.jpg(www.xing528.com)

为了避免出现负号,通常用-Ze表示。

正应力-应变曲线(R-e曲线)如图6-36所示。

6.2.5.1 形变强化指数与形变强化模数

图6-36中,OA段是弹性变形部分,AB段是产生缩颈前的均匀变形部分,AB段曲线可以表示为

R=Ken (6-23)式中的n为形变强化指数,可以表征在均匀变形阶段金属形变强化的能力。B点以后开始产生缩颈,BC段表示局部集中变形部分,它的斜率D为一常数,称为材料的形变强化模数,它表示材料局部集中变形阶段的形变强化能力。

978-7-111-42950-0-Chapter06-91.jpg

图6-36 正应力-应变曲线R-e曲线)

6.2.5.2 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又称强度极限)Rm是在试验过程试样所承受的最大载荷FB与试样原始截面积S0的比值,即Rm=FB/S0。它代表最大均匀变形的抗力。对于无缩颈的脆性材料,它还表示材料的断裂抗力。由于它表征着一定截面的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故它有着重大的实用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