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面爆破施工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光面爆破施工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为了确保光面爆破的整体效果,掏槽眼的深度需要较周边眼以及辅助眼深度提高10.0~20.0 cm。装药时派专人分好雷管段别,按爆破设计顺序装药,装药作业分组分片进行,定人定位,确保装药作业有序进行,防止雷管段别混乱,影响爆破效果。掏槽孔、辅助孔采用连续耦合装药结构,孔底起爆。周边光爆采用不耦合间隔装药,孔底反向起爆。

光面爆破施工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1. 确定开挖轮廓线及炮眼布置

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拱顶位置以及隧道皱线位置,采用五寸台法自拱顶向下按照0.5 m 的间距距离量取左右支距,并画定施工期间开挖轮廓线。在此基础之上,根据炮眼布置图确定炮眼位置,并对周边眼位置进行准确定位

一般的做法是在钻孔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利用精准的测量工具准确地测量隧道全断面的中心位置、隧道顶部的高度以及各类所需要的数据,然后再根据这些数据确定开挖的隧道形状,并确定各个炮眼安放的位置。但是,炮眼间距、最小抵抗线等因素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值,根据围岩类别的不同,其各项因素的数值也不尽相同,如表11-3 所示,其主要在不同围岩的情况下,炮眼间距等各项数据值的范围。最后,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出炮眼的准确位置,并将这些位置精确地用红漆在各个位置做出标记。极其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炮眼的标记过程中,其误差需要控制在5 cm 内,在确定了炮眼位置后,即可利用钻孔台车进行开钻了,其中,台车需要与隧道的中心线保持平衡。

2. 钻 孔

本环节施工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现场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前期设计炮眼布置图进行钻孔,确保钻孔位置的准确性;第二,针对现场所钻掏槽眼,眼口间距需要控制在±5.0 cm 范围内,眼底间距误差同样按照±5.0 cm 标准控制;第三,针对辅助眼而言,其钻进角度与深度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眼口行距以及排距误差按照±10.0 cm进行控制;第四,对于周边眼而言,若钻孔过程当中其位置正好位于设计断面轮廓线上,可沿轮廓线对钻进位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位置与设计位置的误差应当在±5.0 cm 范围内,眼底位置需要控制在开挖轮廓线±10.0 cm 范围以内;第五,内圈炮眼相对于周边眼的排距误差应当低于±5.0 cm;第六,若施工现场开挖工作面凹凸面较大,则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炮眼深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其目的是确保光面爆破方案中除底板眼以及掏槽眼外的所有炮眼眼底均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同时,为了确保光面爆破的整体效果,掏槽眼的深度需要较周边眼以及辅助眼深度提高10.0~20.0 cm。(www.xing528.com)

3. 清孔装药

装药前炮眼用高压风吹干净,检查炮眼数量。装药时派专人分好雷管段别,按爆破设计顺序装药,装药作业分组分片进行,定人定位,确保装药作业有序进行,防止雷管段别混乱,影响爆破效果。每眼装好药后用炮泥堵塞。装药前先用高压风将孔中岩粉吹净,并用炮棍检查孔内是否有堵塞物,装药分片分组,严格按爆破参数表及炮孔布置图规定的单孔装药量、雷管段别“对号入座”。周边眼孔口堵塞长度不小于25 cm,其他炮孔堵塞长度不小于45 cm,堵塞采用分层人工捣实法进行,爆破网络连接采用“一把抓”法,分片分束连接,每12 根塑料导爆管为一束,每束安装两个即发雷管。

掏槽孔、辅助孔采用连续耦合装药结构,孔底起爆。起爆药包雷管聚能穴朝向炮孔。周边光爆采用不耦合间隔装药,孔底反向起爆。堵塞材料选用黄泥。

4. 起爆网络

采用φ 32 mm×200 mm 2#岩石乳化炸药,毫秒延期非电导爆管起爆网络,孔内延期。掏槽孔一段起爆(MS1),辅助孔选用2 个段位起爆(MS2、MS3),底孔选用1 个段位起爆(MS4),帮孔选用2 个段位起爆(MS5、MS6),周边光爆孔同段起爆(MS7),孔外采用导爆管一段起爆。起爆网络采用簇连方式,导爆管按相同区域分片束把(根据安全要求,每把导爆管雷管以不超过20 发为宜),雷管聚能穴方向朝向导爆管传爆方向,起爆器激发起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