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内压下柔性管的有限元分析验证

内压下柔性管的有限元分析验证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采用ABAQUS模型研究内压下柔性管的力学性能,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图14.4为该模型在RP-2点上的耦合。有关端面整体的约束条件施加在两个参考点。图14.4RP-2的运动耦合图14.5非粘结柔性管模型的网格划分为了较准确地得到各层的厚度变化及沿厚度方向的应力变化,模型各层均采用实体单元进行模拟。

内压下柔性管的有限元分析验证

本章采用ABAQUS模型研究内压下柔性管的力学性能,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有限元模型包括一个Z形自锁的抗压铠装层、两层缠绕角度相反的抗拉铠装层及相应的聚合物层,具体尺寸信息见表14.1、表14.2。

表14.1 有限元模型的几何材料参数

(续表)

图14.3 抗压铠装层Z形截面

表14.2 抗压铠装层截面几何参数

由于该类柔性管各层之间为非粘结,在受到内压的过程中层与层之间会发生接触、滑移,抗压铠装层也会发生自接触的现象,接触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在模型中采用了ABAQUS软件中的“All with itself”算法,该算法能自动识别接触对,且能考虑可能发生的层间分离,接触法向设置为硬接触“hard contact”,切向设置为无摩擦。

为了方便控制模型的边界条件,在模型两端截面中心分别设置了一个参考点(RP-1和RP-2),将端截面中各层所有自由度均与参考点设置了运动耦合(kinematic coupling)。图14.4为该模型在RP-2点上的耦合。有关端面整体的约束条件施加在两个参考点(RP-1和RP-2)。其中RP-1上所有自由度均被约束,另外约束了RP-2沿Z轴(模型轴向)的扭转方向。模型的内压荷载是通过在内护套(pressure sheath)的内表面施加均匀的径向分布压力而实现的。(www.xing528.com)

图14.4 RP-2的运动耦合

图14.5 非粘结柔性管模型的网格划分

为了较准确地得到各层的厚度变化及沿厚度方向的应力变化,模型各层均采用实体单元进行模拟。其中圆柱壳层采用了C3D8I单元,网格大小设置为10。该类单元为非协调模式单元,能够克服在完全积分的一阶单元中的剪力自锁,可以利用较少的单元获得精度较高的结果,但其对单元的扭曲较为敏感。因此在所有的螺旋铠装层中采用的是C3D8R单元,网格大小为6,更精细的网格划分可以避免该类单元可能存在的沙漏问题。该模型具体的网格划分情况如图14.5所示。

由于模型的结构复杂,并且存在大量的接触问题,采用隐式静态分析一方面非常耗时,一方面会带来很大的收敛问题,因此本章使用动态显式法来进行准静态分析。将显式动态过程应用于准静态问题时,一方面为了较经济的解答,必须采取方式来加速模拟。本章在模拟过程中使用了质量放大的方式。另一方面,加载速度增加会使得惯性力的影响更加显著,不能达到准静态分析的目的。而评估模拟是否产生了正确的准静态响应,最具有普遍意义的方式是研究模型中的能量。一般规律是当变形材料的动能不会超过其内能的5%~10%,即可说明此模拟中的准静态分析消除了惯性的影响,结果是可靠的。为此提取了本模型计算过程中动能与内能的比值,如图14.6所示。可以看到,在模拟过程中,动能与内能的比值始终在10%以内,说明此模拟的正确性。且在经过图中所示超过72 MPa左右的位置时曲线开始上升,说明从此开始模型出现了逐渐增大的动态响应。另外由于使用了大量的减缩积分单元,为确保沙漏能的影响很小,提取了伪应变能与总应变能的比值,如图14.7所示。可以看出两者比值小于5%,说明伪应变能占总应变能的极小部分,沙漏能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分析结果是可靠的。

图14.6 内压与动能/内能的关系

图14.7 内压与伪应变能/应变能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