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电力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架构设计

优化电力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架构设计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17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整体架构主站系统采用标准的三层结构,由下至上为:平台层、中间层、应用层。服务器层各种专用功能的服务器模块构成系统逻辑处理的核心。该部分利用数据库资源,将系统需处理的信息有效地组织,并进行分析,为后台各种应用提供支持。完成对服务器数据的再组织和多种方式的展示。网络内每个运行软总线的机器都被认为是一个节点。

优化电力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架构设计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Master Station of Distribution Automation System)作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部分,主要实现配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等基本功能和电网拓扑分析应用等扩展功能,同时具备与其他应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功能,为配电网调度指挥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主要由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支撑平台软件和配电网应用软件组成。其中,支撑平台包括系统数据总线和平台多项基本服务,配电网应用软件包括配电SCADA等基本功能以及电网分析应用、智能化应用等扩展功能,支持通过信息交互总线实现与其他相关系统的信息交互。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整体架构如图3-17所示。

978-7-111-50935-6-Chapter03-47.jpg

图3-17 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整体架构

主站系统采用标准的三层结构,由下至上为:平台层(操作系统、通信中间件及数据库等支撑平台)、中间层(业务逻辑、服务器层)、应用层

(1)平台层

1)操作系统:UNIX/Windows。

2)数据库:商用数据库。(www.xing528.com)

3)各种网络协议、通信中间件等。

(2)服务器层

各种专用功能的服务器模块构成系统逻辑处理的核心。该部分利用数据库资源,将系统需处理的信息有效地组织,并进行分析,为后台各种应用提供支持。

(3)应用层

应用层为配电各部门的各种应用提供人机交互的界面。完成对服务器数据的再组织和多种方式的展示。

系统三层结构通过专用通信支撑软件软总线实现各层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送。网络内每个运行软总线的机器都被认为是一个节点。节点机之间可以通过软总线通信,各个节点机之间建立对等的关系,在一台机器上可以查看网络内其他和本节点机的模块运行情况、数据通信情况、主辅情况,并可对运行的模块进行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