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及应用

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及应用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维地质模型可由地表TIN三角网、地质结构面TIN三角网、边界剖切面TIN三角网共同组合而成,下面简单介绍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过程。这类地质结构的模型可用空间曲面描述,在确定趋势面后,可根据控制点数据和边界线直接生成TIN模型。图4-24拼合TIN三角网形成的三维地质模型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以后可将其直接导入3DS Max等三维动画制作软件,进行材质及贴图设置,使其产生真实质感,如图4-25所示。

建立三维地质模型的方法及应用

三维地质模型可由地表TIN三角网、地质结构面TIN三角网、边界剖切面TIN三角网共同组合而成,下面简单介绍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过程。

1.生成地表TIN三角网

三维地质模型的地表TIN三角网的生成方法与普通地形TIN三角网一样,只是额外附加了地表空间地质特征线的约束,可直接调用TIN三角网生成程序建立。

2.地质结构建模

地质结构建模是整个三维地质模型建立的核心环节。通常,地质结构包括地层类地质结构、断裂类地质结构和界限类地质结构。不用类型的地质结构其建模的复杂程度不同,总的来说,地质结构建模的思路是:首先确定各地质结构的边界范围,然后计算不同地质结构间的交线作为约束线,把地质结构面的构建转化为带约束TIN三角网的生成问题。

(1)地层类地质结构。主要包括岩层、覆盖层和层间错动带。岩层是最常见的地层类地质结构,对于单个成层岩层,其确定方法较简单,只要确定上下两个岩层趋势面和周边四个边界面就可拼合而成。对于多个成层构造岩层,其空间接触关系主要有整合接触、平行不整合接触和角度不整合接触,如图4-22所示,这类构造岩层的岩层面确定相对较复杂,需要通过空间曲面的求交计算求得岩层面之间的交线,作为生成岩层面TIN三角网的约束线,并依据交线对岩层趋势面进行裁减、拼接运算,形成最终岩层面边界。最后,以岩层面约束线、控制点和岩层边界线为数据源生成TIN模型。

图4-22 相邻地层空间关系示意图

①、②、③—成层构造岩层

(2)断裂类地质结构。断裂构造是地壳上发育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地质构造,它使岩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并使断裂面两侧岩体沿断层面发生位移。对于发生较小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节理;发生较大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主要考虑以断层为主的断裂构造。

断层的处理是地质结构建模的难点,除了建立断层自身的三维模型外还要处理由于岩层的错动问题。当断层厚度不大时,可将其作为一个断层模型可简化为空间曲面来处理;如果断层的厚度不可忽略,则需把其作为一个实体来构造。对于后一种情况,与岩层处理类似,在建立断层上下层面的基础上,把所有构成面缝合起来即可。通常,断层面可用一次趋势面来拟合。对于单个断层的建模相对较简单,而对于多个断层相交以及复杂断层网络的建模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3)界限类地质结构。界限类地质结构主要包括风化层界限、岩体卸荷界限、地下水位分界面等,风化、卸荷作用对岩体的影响是一个随机动态过程。这类界限往往采样数据较少,因此,界限类地质结构建模的难点是趋势面的确定问题。这类地质结构的模型可用空间曲面描述,在确定趋势面后,可根据控制点数据和边界线直接生成TIN模型。

3.生成边界剖切面TIN三角网(www.xing528.com)

在确定各类地质结构的趋势面后,分别对各地质结构趋势面与边界剖切面空间求交,将交线最为边界剖切面的约束线,如图4-23所示,可分别建立四周剖切面TIN三角网和底面TIN三角网。

图4-23 生成的地质结构边界约束线

4.拼合三维地质模型

将以上建立的地表三角网、地质结构三角网和边界剖切面按照特定的空间位置进行合并,即可拼合成完整的三维地质模型,如图4-24所示。

图4-24 拼合TIN三角网形成的三维地质模型

三维地质模型建立以后可将其直接导入3DS Max等三维动画制作软件,进行材质及贴图设置,使其产生真实质感,如图4-25所示。另外,在3DS Max中利用布尔运算,可按需要对模型进一步进行任意剖切分析,动态展示剖切过程。

图4-25 导入3DS Max的三维地质模型

可用来描述三维地质模型的几何特征的数据结构很多,大体可分为基于曲面的数据结构和基于体元的数据结构,本节所介绍的TIN结构是最常用的一种面片结构,其缺点是数据存储量大,当用来描述含有复杂地质结构的三维地质模型时尤为明显,因此,用TIN结构来描述三维地质模型并不是最佳的方法,本节内容只是为了说明使用TIN结构来描述三维地质模型的可行性,作为TIN模型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一个应用实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