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及分裂方式?

如何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及分裂方式?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27-4导线分裂间距值27.4.2.3导线分裂间距导线分裂间距的选取要考虑分裂导线的次档距振荡和电气性能两个方面的特性。

如何选择合适的导线截面及分裂方式?

27.4.2.1 导线截面的选择

特高压交流线路每回线路输送容量一般在5000~6500MW之间,由此算得的每相电流为3040~3950A(功率因素0.95),按照前述的电流密度的参考值0.9A/mm2计算,所需导线载流截面为3380~4390mm2,该值可以作为导线截面选择的基础条件。

27.4.2.2 导线分裂根数

根据国内外特高压线路的导线研究和工程应用情况,为解决电晕问题,在特高压线路中一般都需要增加分裂导线根数和导线截面,目前国内已建成投运和在建的特高压交流线路均采用了八分裂方式。工程设计时一般按照以经济电流密度0.9A/mm2初算的总载流截面要求,组成多种导线分裂形式组合进行电气和机械性能的计算,典型的分裂型式如表27-3所示。

表27-3 典型的相导线分裂型式和截面

(www.xing528.com)

27.4.2.3 导线分裂间距

导线分裂间距的选取要考虑分裂导线的次档距振荡和电气性能两个方面的特性。次档距振荡是由迎风侧子导线的尾流所诱发的背风侧子导线不稳定振动现象,研究认为当分裂间距(S)与子导线直径(d)之比S/d>16~18时,可以避免出现次档距振荡;从电气方面看,有一个最佳分裂间距,在此分裂间距时,子导线的表面电场强度最小,现将两者的计算结果列于表27-4。

表27-4 导线分裂间距值

由上表可以看出,限制次档距振荡要求的分裂间距与最佳电气性能要求的分裂间距是不一致的,中国500kV交、直流超高压线路采用得S/d的比值为15~18.7,但对于特高压线路,由于分裂数较多,电气要求又比较苛刻,因此布置上要比500kV线路困难得多。从国外经验看,美国345~750kV线路无论导线截面大小均采用18英寸,即457mm的分裂间距,推算得分裂间距与子导线直径的比值为9.57~16.9,其S/d值的变化范围较大,最小值比中国采用的数值小。特高压线路的S/d值一般为10~17左右[1],中国已建成的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单回特高压交流线路的S/d值为13.3,皖电东送1000kV双回特高压交流线路的S/d值为11.9。

从国内外特高压线路已采用或推荐采用的分裂导线的结构情况来看,特高压线路由于分裂根数的增加,在采用大截面导线时,很难保证S/d>16~18。为此,工程设计中一般按S/d值不小于10控制。如采用八分裂630mm2或500mm2截面导线时,导线分裂间距均可采用400m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