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属塑性变形与组织分析

金属塑性变形与组织分析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属的硬度和强度显著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产生加工硬化现象。金属中形变织构的形成,会使各种性能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甚至退火亦难以消除。在大多数情况下,残留内应力不仅会降低金属的强度,而且还会因随后应力松弛或发生重新分布而引起金属变形,如工件在切削加工后所发生的变形等。残留内应力还会使金属的耐蚀性等性能降低。金属在塑性变形之后,通常都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或降低这些内应力。

金属塑性变形与组织分析

多晶体金属的塑性变形是以每个晶粒的滑移等方式进行的。由于每个晶粒的晶格位向都不同,其滑移面和滑移方向的分布便不同,经过塑性变形,可使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发生以下四方面的变化。

1)晶粒沿变形方向拉长,性能趋于各向异性。经过塑性变形,金属外形变化,其内部晶粒的形状也会被压扁或拉长,形成细条状或纤维状组织,晶界变得模糊不清,金属纵向的强度和塑性远大于横向的强度和塑性。

2)晶粒破碎,位错密度增加,产生加工硬化。随着变形的发生,晶粒内部的位错和亚结构出现位错的缠结现象,随着这种位错缠结现象的发展,便会使各晶粒破碎成为细碎的亚晶粒。金属的硬度和强度显著升高,塑性和韧性下降,产生加工硬化现象。

3)织构现象。变形不仅使金属中的晶粒破碎拉长,而且也会使各晶粒的晶格位向沿着变形的方向同时发生转动。在变形量达到一定的程度(70%~90%)时,金属中每个晶粒的晶格位向择优取向,趋于大体一致,这就是所说的织构现象。(www.xing528.com)

金属中形变织构的形成,会使各种性能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甚至退火亦难以消除。织构在深冲件上会出现“制耳”现象,使杯形边缘不齐,杯壁四周厚薄不均匀。

4)残留内应力,经过塑性变形,使金属产生残留内应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残留内应力不仅会降低金属的强度,而且还会因随后应力松弛或发生重新分布而引起金属变形,如工件在切削加工后所发生的变形等。残留内应力还会使金属的耐蚀性等性能降低。金属在塑性变形之后,通常都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或降低这些内应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