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远程抄表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远程抄表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电能计量表从传统的机械式、机械电子式、电子式脉冲表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新型固态智能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远程自动抄表电费计量系统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式系统转为分布式、网络式、开放型系统的发展过程。因为受到通信规约的限制,目前远动规约尚不能很好地发挥智能电表的作用。

远程抄表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随着电能计量表从传统的机械式、机械电子式、电子式脉冲表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新型固态智能多功能电子式电能表,远程自动抄表电费计量系统经历了一个由集中式系统转为分布式、网络式、开放型系统的发展过程。电表数据采集也同样有集中式脉冲处理方式(centralized pulse processing,CPP)发展成为分布式直接传送方式(distributed direct transmission,DDT)。

20世纪80年代,脉冲电能表占据了主导地位;90年代,分散式直接传输的智能表变得越来越普遍;近年来,新型固态、智能化、多功能电表的发展,使先进的分布式直接数字传输系统成为可能,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

(1)分布式直接传送(DDT)系统,采用分布式直接数字传送系统,也就是说数据采集中心通过一个或者多个前置处理机,直接与新型多功能电表进行数据通信,包括电量数据、时标数据、报警信息、电流、电压和频率等相关信息。

(2)系统与电能表的通信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方式,最普通的方式是采用电话交换网。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情形,可以采用专线通信。重要关口表,还可以另配校验表。其他安装在一个厂站内的新型多功能电表,可采用拨号通信方式,在拨号线路较少的厂站,可采用多表共线的方式。

(3)新型多功能电能表本身具有采集、存储和处理电能数据的功能,还可以实现电表间互为备用的工作方式

(4)新型多功能电能表可以预先编程,实现定时或者在事件发生时主动向上报告电能表本身的信息状态,比如TA断线、TV缺相、电压偏压超限、失电、相序错误、负序和谐波超限等多种重要信息,并配有相应的时标,以便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采用集中脉冲处理方式(CPP)的系统,电能采集和传输是以电能脉冲计数为基础的,在厂站端必须增加中间转换器,用以存储和传输根据脉冲计数值而得到的电能信息。集中脉冲处理系统的特征和主要问题如下:(www.xing528.com)

(1)传统电能表本身一般只能是以脉冲计数方式输出电量,不具备数字传输的能力,无法产生、存储和输出其他与电量相关的重要信息(如电能表测试数据、输电线路停电统计等),而这些信息,对现代能量管理系统是必要的。

(2)可靠性差电量的远程传输,必须经过一个当地的(厂站端)电能处理器(例如传统RTU,FAG,DATAREG)作为中间转换、存储和传输装置。这种装置不但价格昂贵而且维护复杂,并且这种中间转换装置一旦产生故障,与之相关的所有电表的报警和其他重要信息的上报功能都很难实现。

(3)随着用户要求和技术的发展,智能电能表的功能大大增强,而传统的CPP方式受电能处理器的限制,即使安装新型智能电表,其新功能和特点也无法利用,只能当作脉冲表使用。因为受到通信规约的限制,目前远动规约尚不能很好地发挥智能电表的作用。

(4)由于数据采集中心不能与电能表直接通信,现代能量管理系统所必需的对电能表的下载功能,以及电能表的报警和其他重要信息的上报功能等,都比较难实现。

(5)在脉冲电能表的实际应用中,由于电能表输出脉冲波形的畸变和现场电磁干扰等因素,容易造成计量误差(多计或漏计),影响计量准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